📚2024.12.30之1📚
01.失聯移工連年增
02.跟蹤騷擾李多慧
03.塑膠公約我跳票
04.藥害救濟抗生素
05.庇護城市洛杉磯
06.同班學差高中生
07.學檔商業階層化
08.人口困頓無解化
09.超高齡白皮書化
10.喪屍煙彈列毒駕
11.高齡志工被拒保
12.本院使用台灣醫
13.天使贊助去募款
14.移工人權低文明
15.無薪放假有貓膩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十二月份的第五周之1(2024.12.30)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失聯移工連年增」、「跟蹤騷擾李多慧」、「塑膠公約我跳票」、「藥害救濟抗生素」、「庇護城市洛杉磯」、「同班學差高中生」、「學檔商業階層化」、「人口困頓無解化」、「超高齡白皮書化」、「喪屍煙彈列毒駕」、「高齡志工被拒保」、「本院使用台灣醫」、「天使贊助去募款」、「移工人權低文明」以及「無薪放假有貓膩」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失聯移工連年增」,台灣失聯移工的數量不斷攀升,這是因為失聯移工投案若是繳不出新台幣5萬元新制罰金的話,就必須先請離後催繳,再不繳交才能註銷自行投案條件,待該移工再次到案,才能以『查處』名義收容,這也讓去年(2023年)1到9月總查處人數為20,994人,下滑到今年(2024年)的16,947人,自行到案的人數更是大幅降低,若從今年的3月修法提高罰鍰計算,3到9月自行到案人數,已經從去年的7,775人銳減到今年的2,593人;「跟蹤騷擾李多慧」,以『聚焦性別暴力案類』、『行為犯罪化』、『犯罪調查與即時保護併行』、『補充現行法之不足』和『納入跨部會協力機制』為其原則立法的〈跟騷防制法〉,通過迄今已近3年,至於,騷擾的行為樣態,係以通訊騷擾占最多,第二、三順位依序為盯梢尾隨和監視觀察,只不過,徒法難以自行的相關糾結之處,除了祭出刑罰化及書面告誡制度,能否達到迅速嚇阻跟蹤騷擾行為的抑制效果外,況且還有遠距離方式和公開場所,並且過程合於法規的該項跟蹤拍攝,當有如狗仔隊般的跟拍行徑,這也讓跟騷法的立法宗旨和執法意義,是要有另類精神上不當對待的嚴肅思考;「塑膠公約我跳票」,聯合國環境署在2021年發布全球環境展望報告,點出地球深陷包括極端氣候、生物多樣性喪失以及環境汙染在內的『三重行星危機』(triple planetary crisis),來自於聯合國的統計指出,全球平均年產4億噸塑膠,自1950年代至今,地球已累積超過70億噸塑膠垃圾,但是,僅不到一成進入回收體系,多數則是被焚燒、掩埋或被隨意丟棄造成環境汙染,這其中也包括台灣減塑行動的牛步作為,遠地不說,目前吸管、免洗餐具、塑膠杯、塑膠袋等管制措,都是從末端減量並未包含原生塑膠料減產,更遑論於塑膠垃圾和焚化量的不斷增加,如此一來,明年全面限塑目標的直接跳票,這已然是一項預料之中的戕害環境惡果;「藥害救濟抗生素」,根據藥害救濟基金會的最新統計發現,2019年至今年九月為止,藥害救濟的前十名排行榜當中,抗生素就占了七名,遠多於抗癲癇藥物,至於,這兩者之間的推拉歸因,除了抗癲癇藥物藥害案件大幅下降導致死於史蒂芬強生症候群的患者相對明顯減少外,另一個原因乃是濫用抗生素,這也讓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愈來愈多,如此一來,藥害事件風險自然會變多偏高,連帶而來的是濫用抗生素助長抗藥性,致使超級細菌威脅全球,這才是該起議題現象的危機破口所在;以及「庇護城市洛杉磯」,洛杉磯市議會正加速推動要將洛杉磯市作為無證移民『庇護城市』(sanctuary city)的法案,使這些無證移民免於受到聯邦移民的執法影響,該法案的目的乃是將禁止聯邦移民官員使用市政資料庫,並禁止市府資源用於移民執法,顯然,從有證到無證的移民資格身分、從移民到住民的工作權益,以迄於移民國度所衍生出來的各項運作難題,如何藉由『個體—制度—大環境』的關照視野,以找到多元文化的相融共生之道,這也移民社會如台灣需要嚴肅看待的一項變遷課題。
其次,「同班學差高中生」,因應少子化後的生員減少及其未能同步減招,致使相較於過往,目前的學生更容易考入國立高中,如此一來,也形成了同一個班級內卻有其不同學生程度落差甚大的對比狀況,著實了考驗一線教師的教學能力,顯然,從常態編班到能力分班、從混合同班到分科教學,抑或是對於學校端的轉型輔導機制設計,皆有其多重論述的深思之必要;「學檔商業階層化」,數據顯示,108課綱當中以課堂作品為主的課程學習成果這一項,課綱第一屆弱勢生的未提交率為24%,第三屆已攀升至42%,至於,包括社團、志工服務、檢定證照等課業以外活動的多元表現部分,第一屆弱勢生的未提交率為46%,第三屆甚至高達62%,這也讓學習檔本的補教商業補強化,成為了一項預期之中的發展性後果,如此一來,從一般生到弱勢生的學習培力資源、從學生個人到父母家庭的不足不均投資、從親屬照顧到國家最終責任的比例原則,以至於從學習檔本自學父母化到學校商業化的配套措施,顯現出來的是該起備妥學檔的迷亂行徑,何嘗不是西方文明硬是強接於東方靈魂所產生出來的文化性發酵,可以預見的是此一情事,當只會更形加惡、脫序於難以收拾的發展境遇,更遑論訴求於從反應、學習、行為到績效而來的內化、轉化效用,這又豈止於學習檔本所可以驗證或應驗的;「人口困頓無解化」,顯現於您、我生活世界的切身經驗,乃是過往嗷嗷待哺的嬰兒已然被親親呵護的毛小孩所取代,而新生兒的哭啼叫喊,也因為不生不婚之故而讓原生家庭更顯得死氣沉沉,更遑論於如何仰望己生家庭的婚後天光,連帶而來的是,諸如組成、結構、形式、內涵等等家庭底蘊,已然出現多樣、多方、多面向的運作模式,如此一來,包括幼齡、稚齡、少齡、輕齡、中高齡、熟齡、大齡及其高齡、超高齡等等人口世代所相與糾葛、拉扯的長照議題,這也讓生計難民、照顧難民成為了必要的多重角色身分扮演,冀此,在這裡的思辨論述就不盡然只是聚焦於特定需求的單一年齡層像是婚嫁、生育或教養等,抑或交疊需求的跨世代年齡層像是娶妻生子、適婚當育、安居樂業、成家立業等,而是如何復歸於以守護家庭為其本位的照顧家庭服務網絡,這其中特別是扣緊包括社會保險、福利津貼、福利服務、社會救助在內的社會安全體系設計,以讓「婚—生—教—養—衛」、「願婚—樂生—能養」的文化性期待,落實成為可欲、可望、可行和可為的現實目標;「超高齡白皮書化」,康健雜誌連結產官學進行策略性合作,並且統整45位專家,從安全友善、健康促進、社會參與以及智慧健康四個領域切入,來為台灣提出經濟安全、心理安全、環境安全、生活型態、長照3.0、心理健康、社會參與、高齡就業、終身學習、智慧醫療、智慧生活、智慧治理等12種面向及其36項倡議解方的『超高齡社會終極解』;以及「喪屍煙彈列毒駕」,俗稱為喪屍煙彈的新興毒品『依托咪酯』改列為二級毒品,衛福部食藥署同時公告新增依托咪酯、彩虹煙等毒品納入毒駕尿液檢驗值,閾值標準達每毫升50奈克,即構成毒駕犯罪,因而致人於死最重可處10年徒刑,10年內再犯致人於死最重處無期徒刑,無疑地,祭出嚴刑重懲的司法手段,直指出來喪屍煙彈的濫用,已經成為一項造成社會安危的集體性事實。
最後,「高齡志工被拒保」,領有榮譽志工卡的80歲以上鄰長、社區關懷據點志工,卻是在團體意外險上無法投保,對於高齡長者來說,恐有制度性歧視之嫌,更有其從民政系統的鄰長、據點志工,進一步擴及到社政體系的寄養家庭,抑或是到處散布的高齡者志工,以進行通盤性檢視,這是因為:首先,年紀超過75歲的高齡者,之所以會面臨到拒保的另類社會性排除,主要的歸因還是來自於利潤考量的商業保險,需要有設置停損點的切割措施,對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就不全然只是聚焦於該項拒保舉措的道德性譴責,而是要如何拆解『保險—商業保險』這兩者之間的和合差異之處,也就是說,保險給付的運作真義旨在於從備而不用、少用到急用與即用,藉此保障出險之後相與對應的勞動權益,就此而言,政府公部門當可適度補貼保費,藉此提高民間保險公司的承保意願,從而提供志願服務的助人者有其必要性協助,理當透過專案保險的權宜作法,藉此突破當前投保制度設計的運作困境;「本院使用台灣醫」,因為一起就讀於波蘭醫學院回國的行醫致死案件,而引發了所謂『本院使用台灣醫』的時事反諷,只不過,從波蘭醫到台灣醫、從國外就學到國內訓練,以迄於學訓考用推的一以貫之,皆有進行通盤檢視之必要;「天使贊助去募款」,為了能夠有效的協助中小型社福團體,台新基金會推出台灣首創第一個大型網路公益慈善活動,此一『您的一票,決定愛的力量』的創舉活動,係由社福團體提出自己所規劃的公益慈善方案,透過活動網站的運作架構,由網友投票決定公益基金捐助的對象,依其得票數的多寡,台新基金會再將公益基金捐贈給入選的團體,並由入選團體執行其所提的方案,如此一來,扣緊從贊助施行的受惠對象、贊助捐款的協力機制、獲得協助的貓膩弔詭到認知基模的文明底蘊等考察介面,該項的活動,實有多方深究之必要;「移工人權低文明」,近年來台灣的外籍移工人數成長速度驚人,2021年有66萬人,2023年已達75萬人,相形之下,移民署的專勤隊人數卻未隨其移工數量的增加而有比率的相對調升,像是2021年的565人至2023年的546人,今年九月底總員額約570名,以此觀之,看得到的是專勤隊專責人力的嚴重不足,但是,背後所糾結的乃是從移工政策到移工管理及其包括生活適應不良、勞動條件不佳和政府查緝不力等移工失聯的三大破口問題,至於,更為癥結之處還是在於漠視移工人權及其應有的權益保障,無疑的,百工百工人力補缺移工化所產生的社會運作難題,這何嘗不是移工人權低度文明化所造成的因果輪迴,這更是印照於作為海洋移民島國如台灣社會的一大反諷,如此一來,落難成兄弟又何須骨肉親的以沫情愫,直指出來的是:物質層次的進步並未能提升應有的公民素養,致使形成從人群、種族到無所不在的族群對立、對峙或對決,而此一欠缺新社會連帶的整合基礎,方為當代台灣文明一項重要的發展性危機;「無薪放假有貓膩」,勞動部公布最新一期的減班休息(無薪假)人數共計有5,491,比上期減少272人,實施家數則是減少17家至288家,只不過,加數、人數下降減少的表面風光醜表功背後,實有其從減班休息到被迫無薪放假、從特定到其他行業、從大型到中小事業單位、從廠商經營狀況的個別因素到景氣影響的系統因素,以迄於從無薪放假到預伏另類結構性失業的勞權保障議題,直指出來的會是考察的重點,斷然不在於無薪放假的人數多寡,況且還有低薪就業、實質減薪就業等等長期以下的勞動迷亂行徑。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臺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