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攸關到推動《全民健康保險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之於可行性或難以作為的延伸性思考,實有嚴肅看待之必要。

基本上,《全民健康保險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的推動實施,民眾免自找照顧服員(看護)和無須全時在醫院陪伴而不必離職,健保每日也給付新台幣750元,家屬端每日最高僅需負擔1,050元,顯然是一項大大減輕經濟壓力的德政美意,況且照護輔佐人員之資格及照顧品質,會有由醫院訂定人員臨床照護之管理、監督與查核機制,只不過,對於推動《全民健康保險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之於可行性或難以作為的考察針砭,還是要回歸糾結於「住院」、「整合照護服務」及其「試辦計畫」的綜融性思辨,這是因為:首先,對於此項計畫的政策定調及其屬性功能,宜有加以優先廓清之必要,亦即,推動該項計畫究竟是想要解決什麼人的什麼問題?能夠讓所想要解決的問題,獲致何等紓解效果?以及又會衍生出來那些預期與非預期的衝擊影響?以此觀之,像是為了用以減輕家屬聘僱照護輔佐人員的費用負擔?意圖紓解護理人力的照護壓力?抑或期待有效提升對於病患的照護品質?諸如此類的目標設定及其績效管理,斷然不只是引進照護輔佐人員之類的人力補實,也就是說,不單單只是淪為有人或有專人照顧之類的低端作為,而是有無復歸於專業照顧的基本提問。

如此一來,逕自將現行散佈於居家式、社區式或機構式的一線照顧人員,回流於醫院端病房照顧的照護輔佐人員,顯有將複雜問題予於特定、單一、簡約化之虞,更遑論於即便有大批照服人力進軍於醫療產業,又有無研謀從普通病房、加護病房到安寧病房之於不同照顧素養的專業性養成,是否有一套從基礎、進階到高端之人力資本的投資建置和管理機制。冀此,在這裡的論述思考就不僅止於外顯的照顧行為,而是從供給端如一線照護輔佐人員的培力涵養,到需求端如家屬或管理決策層級,又是如何看待此一共照人力的角色定位,究竟僅是單純只要有照顧人力即可,抑或整合於「教—訓—用」的照顧專業養成機制,以作為道為本的根本解決對策。

其次,該項的《全民健康保險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實則是用以突顯『醫療共照』之精神理念,這其中分屬於從照護輔佐人員到護理師的「水平共照」,以及1位照護輔佐人員及其4名病患的「垂直共照」,對此,揆諸於包括從護士、護理師、護佐、病房助理、看護到照護輔佐人員而來之醫院照護人力及其運作模式的演變歷程,還是有其協力合作而來的某種權控關係使然,進而忽略了無論是醫護或護看,皆係為不同典範建置的和合互動,如此一來,若是未能突破上對下的權控心態,那麼,從權力的行使到專業霸權、霸道抑或霸凌的一以貫之,最終損及的都是病人基本權益的相關保障。准此,專業主義及其本位主義,要如何相與呼應於專業本位主義的溝通協調和服務整合,這將會是該項計畫有效良寙的外在歸因所在。

連帶而來的內在歸因則是病患家屬對於親人照權至上的認知基模,這方面實有嚴肅以對之必要,畢竟,1:4的照服人力比,一方面有來自於不同症狀病情及其分類分級的公平性議題,至於,家屬的主觀認知與病房現場的照顧服務落差,也讓除了省錢因素外,從而增多更多病房照顧實務的不必要糾紛或情緒勒索自己,就此而言,這也讓從照護輔佐人員以延展至病患家屬的照顧素養,均有其比例原則之於放大檢視的必要性。

總之,該項《全民健康保險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的推動,宜是要有從需求評估、過程評估到結果所涉及到滾動式調整之必要,連帶地,包括費用分擔的「金流」、共照夥伴的「人流」、服務機制的「媒合輸送流」以及家屬照顧素養的「資訊流」,多少點明:制度設計實乃是要解決人(病人、家屬、照護輔佐人員或護理師)的問題,而非是一併地將人解決掉,這也讓該項方案的計畫行動,實有糾結於可行性或難以作為的愛憎情愫。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