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6📚
01.龍年效應未發威
02.飲品糖量咖啡因
03.世新中文無願景
04.人均4萬GDP
05.班班鮮乳保久乳
06.不適任公告專區
07.二○三○不缺電
08.適應體育有矯正
09.就學模式322
10.延後退休三好康
11.十三年歲文化幣
12.警察特考綜評量
13.家庭所得差六倍
14.寄養家庭老爸媽
15.資淺社工難留任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九月份的第三周(2024.09.16)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龍年效應未發威」、「飲品糖量咖啡因」、「世新中文無願景」、「人均4萬GDP」、「班班鮮乳保久乳」、「不適任公告專區」、「二○三○不缺電」、「適應體育有矯正」、「就學模式322」、「延後退休三好康」、「十三年歲文化幣」、「警察特考綜評量」、「家庭所得差六倍」、「寄養家庭老爸媽」以及「資淺社工難留任」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龍年效應未發威」,以往每逢龍年的生肖年,往往在『龍子效應』的加持發威之下,新生兒人數至少會反彈10%,然而,今年(2024年)的上半年不僅未見龍年效應發酵,反而是出現逆勢減少的生育趨勢,以新北市、基隆市為例,1至7月的新生兒人數雙雙減少,分別少了1877人、62人,新北市的減幅更是高達17%,顯然,諸如好孕專車補助、生育獎勵金、育兒補助、育兒支持服務、職場友善之類的物質保健誘因,終究抵擋不了外部系統動力的不優生養環境,此一『不生,何必要結婚』、『結婚又沒有非生不可』及其『有生即可,管及男女性別』的認知基模改變,這才是晚婚不生、少生、難生的真正糾結所在;「飲品糖量咖啡因」,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的飲料店營業額約660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預期今年將可破1,300億元,這其中又以手搖飲店的成長速度最快,然而,衛福部食藥署所公布的〈一一三年度現場調製飲品及冰品稽查專案執行結果〉,卻是發現到總糖量或總熱量與其實質標示不同,以及咖啡因含量多寡與標示不符,乃為現行市面販售飲品之於有礙健康的兩大地雷,如此一來,一方面總糖量、總熱量、咖啡因含量等內容的是否清楚標示,以及有違身心健康的識讀資料,這部分當有其資訊正確、完整、透明及其對稱的必要性建置;「世新中文無願景」,教育部許可世新大學中文系於114學年停招,也就是說,今年9月入學的新生將是最後一屆,校方會保障所有在學生的受教權益直到畢業止,教師編制也會陸續轉移至通識中心,據以保障專任教職身分,此外,教育部也同時核定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的文學組、文藝創作組合併,顯然,無論是合併成為單獨一系抑或是退場走入歷史,攸關到中文系的願景藍圖,實有其從政治正確、時代正確、素養正確、教材正確及其教法策略正確而來的多方考量,以此觀之,世新的退場或是文化的併組,乃是有其直指一葉知秋的骨牌效應;「人均4萬GDP」,行政院長提出未來四年的關鍵目標為『二上、一下、一平衡』,這其中包括有經濟成長率未來四年平均要達到3%以上、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要超過4萬美元、失業率須低於3.5%,以及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幅穩定在2%,顯然,從出口經貿占台灣整體GDP七成以上的客觀事實,未來四年的經濟成長率充滿太多的不確定性,如此一來,是有要務實但不要務虛的目標管理,更遑論於經濟成長的果實,又要如何藉由社會性移轉的租稅手段,來讓年輕世代窺見到安居樂業的生養藍圖;以及「班班鮮乳保久乳」,農業部力推《班班喝鮮乳》,擬提供國小每人每學期飲用44次國產乳品,下個學期預算達7億餘元,也於近日陸續啟動招標作業,這其中保久乳達5.3億元、鮮乳1.7億元、無乳糖鮮乳1400萬、國產含鈣豆漿則有1200萬,保久乳這個品項占比逾75%,如此一來,從國外的保久乳到本地的鮮乳、從大開國門到保障國內酪農,以迄於保久乳之於鮮乳的飲品認知基模抑或是食農教育,均有回歸於需求評估的機制設計提問。
其次,「不適任公告專區」,繼衛福部公布媒體報導兒少性暴力指引後,台北市教育局〈幼兒園不適任人員公告專區〉網站即日起上線,將所有涉及性別及不當對待事件,並經認定終身或1至4年不得聘任、任用或進用於教保服務機構者,行為人及其機構名稱皆會公告於此,目前網站上已有22筆紀錄,顯然,像是從事前的防制到事後的防治等演進歷程銜接、從教育局到社會局等橫向協調對接、從幼兒園到托嬰中心或其他兒童照顧職業的業態嫁接、從暴力指引到公告專區的公私協力、從徵兆線索到累犯慣性的犯行歷程、從行為人的罪行懲戒到疾病治療、從受害兒童的身心受創到知情療遇,皆有其嚴肅看待之必要,僅以台北幼兒園長之子性侵6名幼童為例,即使一審宣判應執行28年的重罪,但是,包括性猥褻、性侵害的身心戕害,實比想像中來得不堪嚴重;「二○三○不缺電」,政府多次重申台灣2030年前不缺電,但是,真實的現況卻是從全國角度來看,供電是足夠的,但是,就區域角度而言,是有必要積極開發北部電源,以2023年為例,北部的用電量是930億度,發電量僅750億度,供需差距220億度,如此一來,南電北送或中電北送的電力資源配置難題,終究是會引爆坐享其成及其發電汙染不成比例的區域不平等爭議,但是,正本清源之道還是要回歸發電資源布建的整體性規劃;「適應體育有矯正」,依據去年(2023年)所公布修正的〈特殊教育法〉,學校應提供身心障礙學生的支持服務項目新增運動輔具服務與適應體育服務,對此,體育署與矯正署跨進行部會合作,將適應體育的推動範圍和補助對象,從一般學校擴大至少年矯正學校,針對身心障礙學生的個別需求與身心狀況,在體育課進行相關合理的調整,期望得以讓矯正學校的身障學生得到成長與啟發,顯然,從犯行矯正到轉向制度、從一般學校到矯正學校、從司法少年到身障司法少年、從融合教育到適應體育,以迄於復歸於主流社會的轉銜機制,直指障權的保障議題,實比想像之中來得複雜、深邃;「就學模式322」,回應教育部長所拋出『3+2新五專模式』,以讓技職生可專心學技術與產業接軌,對此,台北市教育局推出『3+2+2』新就學模式,只要念完高職3年、科大再念2年就能取得副學士,不論是繼續念書或就業皆能進可攻退可守,第一階段將以北市7所公立高職的資工、電子科系學生為主,並與台科大、高科大合作,最快將於明年(2025年)的114學年上路,顯而易見的是,該項的教育行政作為,主要的破口還是在於何以未以選讀高職為其第一志願及其何以選擇繼續升大學,連帶地,諸如學用落差、文憑至上、升學門檻放寬以及未能擁有一技之長的專業資本,這使得該項先專科畢業取得副學士去就業,後再行回到校園攻取學士文憑的誘因結構,這對於百工百業的缺工補實,相關聯的效益評估機制設計,是有通盤檢視之必要;以及「延後退休三好康」,〈勞動基準法〉部分條文業已修正通過,明定勞資雙方協商後,可以延後強制退休年齡,藉此鼓勵中高齡及高齡員工持續投入職場,並且享有三大好處,這其中包括除了可以持續參加勞工保險外,年資累計無上限,加上年金給付有展延機制,每延1年給付金額提高4%,最多可增加20%,並且年資愈長且延後請領,每月及最終領到的年金也會愈多,顯然,諸多好處的背後是否指涉出來動期間的所得維持到退休之後的所得替代,兩者之間的對接能否有效回應經濟安全保障的基本提問,更遑論延退與否背後所實有乃事關涉到個人動力、職場動力及其外部系統動力等多方糾結。
最後,「十三年歲文化幣」,從文學家如小野轉身為文化部長的李遠,強調文化部將不再只是發錢單位,更是一個文化鼓吹者,因此,就任的首要希望便是要將文化幣的使用年齡下修到13歲,藉此得以讓文化扎根,顯然,發放文化幣的發錢單位,這本當不是一種原罪,而是該項的撒幣政策及其相與關聯的配搭措施,能否達到文化鼓吹的普及生活化真義,誠然,文化幣的發放年齡,除了向下拓深外,又有無向上延展之必要,畢竟,扣緊不同年齡的殊異世代文化涵養,從主流到非主流、從原漢到多元文化、從單一到跨世代、從島國到世界觀,以至於從島嶼文化到海洋文明,作為軟件、韌性、互為主體的文化,如何從政治派任的部長個人思維,以直指包括內涵、素養、授受、形式要件、機制設計等文化賡續傳承課題,自當是有其推動社會性對話之必要;「警察特考綜評量」,憲法法庭針對一般警察特考所定『男性165公分、女性160公分』所設立的身高標準,排除了女性應考人之群體比例明顯高於男性,使其女性應考試、服公職權受到不利的差別待遇,而與憲法保障平等權之意旨不符,內政部因應於該項違憲的判決,將調整為以工作職能為其導向,以進行各項體格的綜合評量檢討,顯然,如何在工作職能與性別生理結構限制、勞動平權與人民權益以及同工同酬和可以比較價值之間,建置與時俱變的評量標準,實有待整體的檢視擘劃;「家庭所得差六倍」,行政院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結果正式出爐,2023年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數為113.7萬元、年增2.5%,中位數為96.1萬元、年增2.2%,若是將每戶數區分為5等分位,那麼,最高與最低分位的家庭所得差距為6.12倍,較前1年減少0.03倍,按照官方的說法是台灣社會的貧富差距正持續改善中,但是,以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數而非家庭財富,為其貧富差距有所改善的觀測指標,實有待商榷、議論,畢竟,家庭可支配所得調查主要係以每個家庭經常性收入為總額,再減去必要消費等經常性支出後,得到可支配所得,至於,家庭財富統計則是除了薪資收入外,還用推估家庭擁有的股票、不動產及汽機車等所有資產設備價值,是所有財富累積總和,而且是沒有扣除支出的存量概念,藉此代表真實現況的財富價值,遠地不說,今年5月綜合所得稅申報,發現有超過75%的民眾繳稅金額在5萬元以下,至於,繳稅10萬以上的人雖然僅占比重的15.56%,不過,卻是貢獻全國近9成的稅收,連帶地,45到65歲的族群更是信用卡繳稅的主力軍,繳稅金額合計占整體55%以上,至於,超過65歲的納稅義務人,雖然人數僅占2.26%,但是,繳交的金額卻高達整體的21.21%,且平均單筆繳稅金額超過147萬元,金額中位數達到8.2萬元,遙遙領先於其他年齡族群;「寄養家庭老爸媽」,根據衛福部統計,去年兒少家外安置仍以機構為主,占50.32%,其次為寄養家庭占34.71%,親屬安置僅占5.61%,由生輔員為主照者的四人團體家庭占2.44%,這顯示家庭式安置係以寄養家庭為主力,然而,隨其寄養爸媽老化,又受限於不婚不生社會氛圍等多項因素影響,再加上新血召募不易,致使國內寄養家庭難以大幅成長,寄養家庭的安置難題恐愈來愈嚴峻,顯然,包括原生家庭、親屬家庭、寄養家庭、類寄養家庭、團體家庭及其機構家庭的運作樣態與資源配置,實有回歸於兒權最佳利益是否受損的基本思考;以及「資淺社工難留任」,新北市政府審計處指出,2022及2023年新社福中心的社工離職總人數分別23人、36人,這其中服務年資未滿5年者為19人、27人,占各該年離職總人數的82.61%、75.00%,顯然離職社工係以資淺者占多數,是有待研謀改善,只不過,新北官方雖然規劃採認年資轉換計畫、調高聘用社工薪階、激勵專業人才久任意願、營造友善職場環境、訂定社工人身安全維護處理要點、維護社工人員職場人身安全、增人才招募資訊能見度等策進作為,藉此加速遞補社工人力,但是,終究是要有保健、激勵二因子之於需求滿足的通盤性檢視及其教訓考用推的結構性解套。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臺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