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關乎到社會變遷的障者社會人工程變革作為,背後實有其結構性環境意涵的深邃思索。

話說:一個專屬於身障朋友的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以下簡稱為伊甸)於1982年12月1日正式成立,創辦人是身障作家劉俠女士(筆名杏林子,1942年4月12日-2003年2月8日),秉持『服務弱勢、見證基督、推動雙福、領人歸主』理念,提供身障者各項的社會福利服務,並且傳達基督救贖的訊息,據以落實福利與福音並重的雙重使命,這部份當可從伊甸官網上追索40年以來所走過大江大海的伊甸巨流河,像是從為身障者發聲爭取權利到進入非營利事業管理模式,進而跨足國際,這也讓伊甸目前每年服務有超過6萬個身心障礙者及弱勢家庭,連帶地,有鑑於台灣身心障礙人口業已超過百萬人,並且有七成以上是後天因素所造成,對此,伊甸將持續為弱勢族群爭取權益,並倡導更合理的社會福利政策和爭取社會福利預算,據以推動全人關懷,來讓福音與福利的『雙福目標』得以有效實踐。(資料來源: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官網,2024.06.28)

誠然,40多年如一局的人間伊甸園,不到10年之後將要相迎於50周年的『後伊甸』變革工程,環視此時當下所特有的時空脈絡,直指出來『後伊甸』的短中期目標管理,可以包括:

(一)針對屆齡待退的各類障者,以設計專屬於障者之於老後人生的觀念充權資訊平台,畢竟,關乎到障者所特有之生理、心理、社交、經濟、認知等個人動力,相與因應的就醫、就養或是二度就業、終身學習,理當要有不同於主流社會常態人口族群的分流規劃與設計;

(二)鎖定各行各業卓然有成的障者,藉此推動有如真人圖書館般的經驗傳承,這部分實有收其自我實現及其社會對話之效,進而檢視過往至今的當代台灣障者權益保障與福利促進的相關作為;

(三)針對八大功能分類的幼齡障者以提供專屬的居家照顧,換言之,在現行的長照布建服務,據以設計並提供特定對象、特別項目和特殊需求的幼齡障者居家照顧服務所需要的專業知能(competence);

(四)以早發型障者為主的長照服務,側重在障者的老化議題,據以規劃設計長期照顧所專屬服務的項目內容、概念內涵,從而達到從疾病名稱到功能分類而來之分類分級與分階分段的障者長照服務模式;

(五)規劃以身障族群為主的日照網絡化的數位學園,藉此克服先天、後天罹病致殘所出現的人為移動障礙,透過數位學園當可讓障者享有『照顧平權』的基本權益保障;

(六)參與遲緩受虐兒的早療團體,復歸於伊甸遲緩早療的深根專業,據以展現早期介入的療癒效果,這部分的資源彙整和集中效應,實乃是『後伊甸』不惶多讓的使命之至;

(七)成立與推動攸關障者時事新聞報導的特蒐小組和後續服務,藉此讓激情過後的社會關注或民間善款,得以找到此時當下停損設置之「處理」、特定範疇目的之「處置」,以及中長期布建之「處遇」之銜接、串聯性的障者或障礙家庭服務;

(八)兼具物理環境和認知閉鎖的移動障礙變革工程,從公共場域到私人場所、從顯性障礙到隱性微歧視,移動障礙的各項變革工程,是有其訴諸於包括意識形態、政策定調、增修立法、行政整合、服務輸送和績效管理,所需要倡議、推動、參與甚或是衝撞體制之於障者公民組織的多重角色扮演;

(九)針對時下〈政府採購法〉之於自籌款、代墊款、離退款等等微型障者機構的運作困境,協助營運所需的金流挹注,這部分自當伊甸是要有作為障者社會資源再分配的自我擔當;

(十)進行從『前伊甸』到『後伊甸』之於縱貫中長期的障者研究,以讓「障者圖像」不至於淪落人為想像或施政亂象的諸多迷亂景象。

好一個從『前伊甸』到『後伊甸』之於“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所作的,只要是作在我一個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作在我的身上了。”(馬太福音25:40)的使命傳承,至於,從伊甸發想啟始的不同障別團體,像是『後心路』、『後第一』、『後智總』、『後育成』、『後自閉症』、『後喜憨兒』、『後信望愛』、『後唐氏症』、『後光仁』、『後盲人』、『後勝利』、『後瑪喜樂』、『後振興』、『後友好』、『後伯大尼』、『後向上』、『後鄭豐喜』、『後陽光』、『後明新』、『後樹仁』、『後創世』、『後瑪利亞』、『後聲暉』、『後愛盲』、『後脊髓損傷』、『後腦麻』、『後聽障』、『後雅文』、『後運動神經元』、『後無障礙科技』、『後罕見疾病』、『後身心障礙者藝文推廣』、『後發展遲緩兒童』以及『後障礙者權益促進』等,更是要有思索具體變革,以期賡續接棒的使命作為。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