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攸關到高教行政變革措施的時事新聞報導,卻是延伸出來從台大到國發所以迄於高教發展的鑲嵌性思索。

話說:隨著選舉的攻防效應及其所衍生出來的碩、博士論文抄襲風波,這也讓高等教育學府的人才培育,成為議論批評的眾矢之的,對此,作為論文抄襲之苦主的台灣大學,早已在去年(2023年)的教務會議裡通過「精進學位論文品質」與「訪視委員會運作」,據以要求校內各系所研擬並公布精進學位論文品質的相關辦法,至於,擔綱宿主的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則是遲至今年(2024年)的四月底才公布所謂的〈學位論文品質與管考準則〉,這也讓扣緊「台大—國發所—高教發展」的關懷意旨,實有不同的發想、思辨,這是因為:

首先,依其台大國發所公布的該項〈學位論文品質與管考準則〉,規定專任教師每學年度入學新收的指導博士生最多2位、一般碩士生最高6位、在職專班生最高6位,換算下來的結果是每1名老師1學年最高可以指導最多14名的碩博班學生,如此一來,對應於先前所發生的學位論文抄襲情事,那麼,有所應變的該項高教行政策進作為,不僅是無法杜卻悠悠之口,反而增生更多的不當聯想。准此,在這裡的議論、針砭之處,就不全然侷限在指導學生人數過高的師生比,而是何以係以專才為重、為要之高階教育養成的研究所,竟然會如此般以擴大招生的人數,究竟是報考學生的素質頗高,還是教師的素養頗佳,以至於呈顯趨之若鶩以搶進學術龍頭和學殿龍門的迷亂現象?連帶地,包括台大在內的各個公校,皆須回應少子女化所招致生員不足的生存危機,這也使得從學校到系所抑或推廣教育單位,自當要有包括攻擊、創新、改善或防禦等等不同的高教生存策略方法,就此而言,諸多學位論文抄襲的師生,當只是用以壓倒高教擴張的制度設計失靈及其背後所難以逆轉的少子女化大環境,換言之,「個體—制度—大環境」的論述架構,已然為此一的高教脫序、迷亂行徑,註寫很好的觀照視野。

其次,就其工具範疇的實際操作,多少也顯露出來西方文明對接於東方靈魂的斷裂之處,就此而言,從少子女化到高教生存危機、從海納百川到搶救學校、從碩班養成學士化到博班涵養碩士化、從入學考試的巧門到畢業門檻的大開方便之門、從正規學制到同等學力、從採認最高學歷到採計工作經歷、從一般生到在職專班、從預備知識到進階知能、從科目學習到論文抄襲、從師生比的量產到品管控制的質感、從受教權益到把關責任、從洗學歷到拿文憑、從學歷貶值到實力加值、從師生學閥到系所幫派、從政學相通到社會資本,以迄於從終身教育到學習心靈結構,在這裡所指涉的乃是如何得以破除學歷至高、文憑至上的科舉文化主義,這才是道為本的基本思索命題。冀此,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的蛻變危機,這何嘗不是意指當前台灣地區高等教育及其人力資本發展的更大危機所在。

總之,從台大到國發所、從高等教育到人才資本這一路下來台灣人才培育的弱化性發展,看得到的是受教年數的延長及其高教人口的擴增,但是,『入學不一定從嚴,畢業一定從寬』的高教人才大軍,是否兼具世代接棒的火候實力,這將是『大手牽小手,要如何得以優雅放手』一項嚴肅的教育課題,就此而言,新政府及其教育部長,如何據以擘劃未來教育變革的藍圖願景,這方面還是欠缺向人民報告說明的必要責信。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