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與新生世代相關的資產負債議題,實有其從第一桶存金到第一桶債務之逆勢反轉現象的思考論述。

話說:根據行政院消保處統計顯示,2020至2023年這段期間,每年約有三、四百件係屬於各個地方政府所受理涉及到融資公司的消費爭議事件,至於,諸多的爭議態樣當中又以「無法解約或需支付高額手續費始得提前清償」約占七成最多,其次是「不知是融資貸款」、「業者話術詐騙」、以及「違約金過高」,顯然,糾結於這些融資消費爭議的背後,是有扣緊不同世代之『標定人口』、放款手法之『融資事項』及其借貸用途之『物件項目』的綜融性考察,像是從大專生到社會新鮮人;從無卡分期到借錢投資;以及從中古車到電腦、瑜伽、醫美等融資消費,抑或是手機貸、中古車貸等等新負債型態;連帶地,如何從技為末之工具範疇的技術性操作,提升至道為本之規範層次的結構性反思,那麼,對於上述融資陷阱及其融資放款亂象的考察論述,是要有扣緊認知態度與行為表徵的併同性思考,也就是說,擺盪於為了需求而融資以及借貸款可以有更多的消費之間,皆有其糾結於脆弱人性、放款亂象、先買後付、炫耀消費、享樂認知基模等壓迫性結構,致使出現了過去是拚命先存第一桶金,現在則是盡堆一桶債的反諷景象。

冀此,顯現於外的乃是從正確、完整、充分、透明到對稱的貸款資訊;從借貸金額到利率、手續費、本息、違約金抑或抵押設定;從貸款額度到放款難易;從借貸到超貸、高利貸;從分期還款、循環利率、以貸養貸到不良債信;從金融銀行到地下錢莊的市場區隔;從金融機構到融資公司的分立或一條龍;從金融業者到租賃業者的金流供給,以及從〈融資公司法〉到〈消費者保護法〉的責任權益對應;至於,復歸於借貸款之認知基模的心靈結構,則是包括有從個人資產積累到個人社會資本效益;從資產形成到資產累積;從資產到負債;從投資到投資;以及從理財規劃到財務風險管理的串聯性思考,就此而言,第一桶存金與第一桶債務這兩者的一線之隔,理當是要有「個體—制度—大環境」的綜融性關照,也就是說,從像是消費端、銀行或融資公司之類的利害關係人等,到需求難以滿足或風險不易規避的金融制度設計,以至於當前經濟財富階層化的階級社會大環境,直指出來的是:該項另類『易貸』的融資亂象,還是會以不同的型貌樣態吞噬、侵占脆弱的借貸認知心性。

總之,『借錢,是一項高尚的行為』及其『還款,是一件負責的行為』的金融機構廣告手法,固然是有其尋求商機利潤及其道德利得的衡平關係,但是,一項不真的事實卻是:已是有如巨靈怪獸般的金融、融資、錢莊,在一場不對稱、不對等和不對焦的借貸市場裡,依舊是橫行無阻,特別是欠缺從體制分析、權控結構分析、利益或利害集團分析、運作規則分析到認知基模分析,這也讓借力使力的該項「貸款AI」逆勢反轉成為「負債BI」的借貸宿命。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