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攸關到女校高中部的轉型事宜,卻是隱含社會變遷之於去性別化及其性平的論述思辨。

話說:最近的十年以來,全國各地共計有七所的私立女校高中部開始轉型以兼收男性學生,藉此讓生源與生員具備私校運作所應該要有的學生人數和規模經濟,即使該項的權宜措施,不盡然是校方某種斷尾求生的必要之惡,但是,回應於社會變遷的時代脈絡,那麼,該起從只招女生或男生之「分校」到男女兼收之「合校」的學校招生手法,實要有不同發想的詮釋意涵,這是因為:民智未開的傳統認知基模,也讓『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該項認知閉鎖,成為男、女兩造就其社會時鐘之於性別角色扮演的明顯界分所在,換言之,求取功名以光宗耀祖的就學讀書行徑,成為了華人社會男性所專斷特有的文化資本,更遑論於還進一步地擴及到『從父、從夫、從子』之於性別界分的人倫綱常。冀此,關乎到女校用以推倒男女性別區隔高牆的招生舉措,相與關聯的思辨真義,乃是在於性平的認知基模,能否在傳統性別文化主義的心靈結構裡,得以產生某種積極的轉化意義。

誠然,過往男、女分校的就學型態,自當是有其父權、威權以及霸權的時代氛圍,只不過,即使是從分校以邁進合校分班、合校合班的學生管理模式,但是,要如何將男女學生的性別相容意義,跨越生理範疇以追索性平相融的深邃意涵,那麼,對於兼收男生的私校生存策略,理當是要有戰略與戰術的整全多層思辨,以此觀之,生育模式的少子女化對其各級學校生存威脅的解套對策,就不全然在於去性別化的通吃男女兩性學生,而是從男女之學生人數的『量增』到男女之性別資本的『質變』,究竟出現有那些文明表徵的創造性轉化?准此,該項女校兼收男同學的對應意涵,是要有從硬體的物理環境延展到軟體的性平素養,以及從威權時代的性別區隔昇華到平權為主的性別融合,就此而言,兼收男性學生,就不只是困獸之鬥的私校求生之道,而是要如何藉由學習的教育場域,以讓男女相容及其性別相融的時代意涵,從而去思索『做人,先於、大於和早於做男人或女人』所關乎到最適性相的性平真義。

總之,「女校招生去性別」的命題意旨,無直接關涉到性別,而只是藉由被放大的該項男性學生族群,藉此掀開性別體置、性別區隔、性別角色扮演及其性別階層深化之於『性—別—性別』背後體制分析、權控分析、男性利益集團分析和社會時鐘性別規則分析的『性平潘朵拉寶盒』。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