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9📚
01.學測的縫隙聯想
02.寒流來襲低溫假
03.新建餘屋創新高
04.現金補貼出生率
05.情感教育性新聞
06.表揚獎勵社工日
07.代議政治不在籍
08.台灣選舉障礙者
09.割頸自責辨是非
10.文化幣彩妝之亂
11.疑遭濫用心理假
12.特聘醫師七十五
13.沒收條款性剝削
14.選後逆轉護病比
15.捐款私校全抵稅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二月份的第三周(2024.02.19)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學測的縫隙聯想」、「寒流來襲低溫假」、「新建餘屋創新高」、「現金補貼出生率」、「情感教育性新聞」、「表揚獎勵社工日」、「代議政治不在籍」、「台灣選舉障礙者」、「割頸自責辨是非」、「文化幣彩妝之亂」、「疑遭濫用心理假」、「特聘醫師七十五」、「沒收條款性剝削」、「選後逆轉護病比」以及「捐款私校全抵稅」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學測的縫隙聯想」,113年學測的作文題目是『縫隙的聯想』,旨在於讓學生有其深究背後貓膩之處的延伸性思考,如此一來,要如何藉由定、靜、安、慮、得的學習反思,據以找到一花一木之於尋常生活的生活哲學和關懷倫理,這會是您、我一輩子的人生功課;「寒流來襲低溫假」,號稱是入冬最強的寒流來襲,對此,台北市教育局決定陽明山國小的寒假國小課後照顧班、幼兒園課後留園23、24日停課,並且規劃29、30日這兩天進行補課,只不過,從極端氣溫到體感溫差、從酷暑高熱到寒冷低溫、從陽明山區到台北平地、從學生族群到工作人口、從流動人口到長住居民,以迄對於弱勢族群的避寒保暖機制設計,均有其通盤檢視之必要;「新建餘屋創新高」,內政部發布2023年上半年全國待售新的成屋統計,從2022年第1季逐季攀升到2023年第2季之際已經增至9萬462宅,乃為統計以來的新高,至於,六都部分的待售新成屋宅數,係以新北市的1萬8,241宅最多、台北市3,715宅最少,顯而易見的是,除了直轄市彼此之間的消長態勢外,供需之間的衡平關係及其人為因素,致使高房價一直都是一般大眾的夢魘所在;「現金補貼出生率」,南韓政府從今年(2024年)開始,0至7歲共可領到2960萬韓元(約新台幣70萬)的現金補助,這其中包括有嬰兒一出生便可拿到200萬韓元(約新台幣4.68萬)的新生兒禮券、嬰兒0至1歲月領100萬韓元(約新台幣2.34萬)的父母津貼、1歲的父母津貼為50萬韓元(約新台幣1.17萬),以及0至7歲的兒童每個月領有10萬韓元(約新台幣2343元)補助,估計八年下來約可領到960萬韓元(約新台幣22.5萬),顯然,從保健因子的現金撒幣到激勵因素的認知觀念、從不生到第一胎、從一胎到多胎,以至於從學齡前到學童期之於不同成長階段的教養支出,皆有其交易成本以及機會成本的多重性考量;以及「情感教育性新聞」,民間團體蒐集去年400多則性與情感教育相關的新聞事件,進而選出2023年台灣10大性與情感教育新聞,這其中包括有『2023年台灣婚育意願大調查,56%未婚族想結婚生子』、『性平三法將加重罰則,防堵權勢性騷』、『MeToo浪潮曝性平意識不足,民團籲國中小應落實性教育』、『親密關係受暴者男性增至23%,口語、精神暴力最常見』、『連4年生不如死,新生兒人數再創歷史新低』、『新北逆倫性侵事件,專家:對孩子分齡提供正確性觀念』、『性別刻板印象觀念鬆動,民調65%同意高中男女合校』、『家暴性影像遭散布,政院拍板網路業者應限制瀏覽或移除』、『台版MeToo持續燒,15.3%學生坦言打工曾遇性騷擾』、『台大經濟系學生會選舉爆16條歧視政見,候選人道歉』,顯然,這十大攸關到性和情感教育的時事新聞,背後所指涉的乃是從性別刻板印象到性別跨域界線、從公共領域到私人範疇、從認知扭曲到行為偏差、從微歧視到性犯罪、從身體上到精神上不法侵害、從直接行徑到數位性霸凌、從生理到心理或文化認知基模、從態度觀念到外顯行為、從加害被害到去女男性別化、從兩性互動到親密關係教育、從法案增修到性平意識權益保障,以迄於從不婚到少生而來的諸多複雜心靈結構。

其次,「表揚獎勵社工日」,搭配年度社工日而來的表揚活動,就不單單只是侷限於受獎者的個別稱譽,而是有其回歸人群服務之於助人工作而來之從專業自我、社會認可、團體動力、身分認同到服務責信的內外貫通,至於,是否要進一步將高階的決策層級或間接服務的行銷、研發,乃甚至於外部協力的兼任督導,也要一併納為全體的表揚對象,而關乎到推薦或自行之推舉型態、性別年齡或種族之人口屬性、科班與學分班之出身背景、社工員或社工師之職稱列等、學經歷之專業涵養、公家機關或民間單位之機構規模,抑或從保護性業務到脆弱家庭、早期療育、寄養家庭、經濟扶助、醫務社工、學校輔導、遊民無家者、顏面損傷以及新住民等等類別範疇、分級風險及其改變效果而來的積極性加權待遇,直指該項表揚的建置性變革工程,實有嚴肅看待之必要;「代議政治不在籍」,針對如何保障近200萬人於異地工作、外地求學的公民參政權,新國會希望推動不在籍投票制度,這部分除了朝野各黨的相互角力外,從人籍合一到不在籍投票、從島內到境外的不在籍投票、從機制設計到技術干擾,以至於投票參政權應有的自由意志、思辨能力等公民素養,皆是該起議題現象的關注所在;「台灣選舉障礙者」,一場脫口秀性質的即興訪談,卻是擦槍走火般直指對於障礙者的人身攻擊,只是,形之外的口條話術,固然是一項明顯的歧視行徑,但是,背後所潛藏之於累積性剝奪、制度性阻礙、社會性排除、文化性歧視及其滾動性影響的低度文明涵養,這才是真正的癥結之處,如此一來,思索『沒有我們的參與,不要為我們做決定」(Nothing About Us Without Us)』的命題旨趣,更是針砭所在;「割頸自責辨是非」,新北市的校園喋血案,除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大悲大慟外,一句『自責教孩子明辨是非』的無言吶喊,其所表述的乃是蕩然無存的社會一把尺及其所被踐踏的台灣普世價值,致使類似的悲劇,當只會成為一再重演的迴圈與宿命;以及「文化幣彩妝之亂」,針對16歲至22歲所發放1,200點及其總預算高達20億元的文化成年禮金,業已於1月20日開放領用,以讓年輕人用於買書、看國片、看展演、做藝文體驗,但是,卻也出現文化幣遭到濫用被拿去買化妝品、拍立得之類的非藝文商品,顯然,此一『文化幣之亂』除了有其政策規劃漏洞所出現的人性道德破口外,癥結之處還是未能體認文化幣之於文化素養的真正意涵,連帶而來的是,如何推動彩妝之類的美顏社交禮儀,這似乎也是文化部可以順勢而為的因應對策。

最後,「疑遭濫用心理假」,對於時下大學生心理假的請假標準及其配套措施,各校的規定做法,依舊莫衷一是,預計今年的112學年下學期起,實施心理假的大專校院將達到43所,只不過,包括是否請假、到校與否、請假上限、諮商次數及其歸因事由與照顧管理機制,都尚未進行通盤的檢視、釐清,這也讓第一學期請心理假學生比率出現了高達三成的迷亂情形,甚或是成為用來折抵翹課缺席的另類方便法門;「特聘醫師七十五」,經臺大醫院的院務會議討論後,台大總院每年將開放5位名額的特聘主治醫師,並採三年一聘且可延聘至75歲,同時薪資維持全薪,只不過,從高階醫師到基層醫生、從以醫師為限進一步是否要擴及到各類的醫事人力,以及嫁接於特聘制度而來的另類醫事人力資本階層化情事,檢視該項的權變措施,終究是要回歸於醫療生態環境如何得以完備建置的基本提問;「沒收條款性剝削」,適用於擴大沒收的法律,包括有〈洗錢防制法〉、〈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和〈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三部法,這當中只有兒少性剝削條例尚無沒收的實例,當然,這並不代表沒有出現任何性剝削的犯罪情事,而是欠缺對於共犯集團的全面偵辦,這也導致性剝削之類的觸法行徑,一直是未成年人的夢魘所在;「選後逆轉護病比」,原本選前承諾的三班護病比將於兩年後進行入法的變革工程,但是,主管機關卻於選後改口目前沒有規劃正式的入法時程,取而代之的則是新標準將於三月起生效,醫院若達到標準,將可領取達標獎勵金,顯然,從三班護理到只限於大夜班、從各時段到各層級的護病比、從醫護勞動權益到病患最佳利益的結構性解套,這又豈止於『選舉政治』的權謀考量,可以了得;以及「捐款私校全抵稅」,113年度全國大專校院的校長會議,私立科大協進會等團體再次倡議,要求應比照個人或事業對公立學校捐款,捐款私校可以100%的認列扣除額,對此,教育部長承諾,近期行政院已開會研商,支持透過興學基金會捐款私校可認列100%的扣除額,希望於新的立院會期加速修法,顯然,從公校到私校捐款、從個人到事業單位捐款、從100%到70%或35%的公私捐款高校認列扣除額,以迄於從齊頭不平等、過程不平等到結果不平等之於公私高教資源落差的階層深化情形,捐款興學對於台灣高教迷亂、脫序的抑制效果,當只是強弩之末的困獸之鬥。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臺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