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3📚
01.角逐大位多角督
02.助育好孕國運強
03.道安事故含藥駕
04.失聯移工幫派化
05.運動器具化工廠
06.老農津貼一萬元
07.學術人力大斷層
08.三成教師不快樂
09.三高三低護理師
10.百大排行沒台大
11.靜宜大學敬師節
12.敬師禮金二千元
13.台灣人均淨資產
14.不山不市無醫村
15.國造潛艦沒下水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十月份的第四周(2023.10.23)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角逐大位多角督」、「助育好孕國運強」、「道安事故含藥駕」、「失聯移工幫派化」、「運動器具化工廠」、「老農津貼一萬元」、「學術人力大斷層」、「三成教師不快樂」、「三高三低護理師」、「百大排行沒台大」、「靜宜大學敬師節」、「敬師禮金二千元」、「台灣人均淨資產」、「不山不市無醫村」以及「國造潛艦沒下水」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角逐大位多角督」,大選火熱之際,無論是三人抑或四人的多角督競足,皆有必要進行從過去到未來的創造性蛻變說明,這其中包括賴清德之於蔡英文的兩人差異,特別是如何勇於面對執政包袱、前國民黨與後國民黨之於侯友宜的改革魄力、經商與治國的郭台銘之角色轉化,有那些不同的視野格局,以及究竟是少數人團隊或團隊只有一人之於柯文哲的最大殊異,連帶而來的是,扣緊當前台灣代議政治的制度設計,無論是一人獨自競選抑或小黨的辛苦參選,又要如何達到選後之於行政權以及立法權彼此和合共好的基本提問;「助育好孕國運強」,因應於少子女化而來的國安危機,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提出育兒政見,這其中包括有凍卵補助最高3萬、留職停薪改全薪以及三胎家庭房屋補貼,只不過,扣緊婚生教養衛以及樂業安居的關懷旨趣,該項『助生育、添好孕、強國運』的標語宣示,是否有其乘數效果抑或成數效果的效益評估,自當還是需要通盤檢討;「道安事故含藥駕」,根據台北市藥師公會推估我國每年至少三百人係死於由『藥駕』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數量之多遠高於2022年酒駕事故死亡的271人,對此,從包括安眠藥、抗精神病藥、散瞳劑、肌肉鬆弛劑、止咳藥、抗組織胺以及含有可待因藥水等之『危險』、『應非常小心』、『請小心』、『無風險』等四級分類,又要如何透過衛教方式,以提升國人對於服藥駕駛的警覺,此外,從35%駕駛每周服用至少一種可能造成危險駕駛的藥物,到32%的職業駕駛三成三曾於駕駛時服用藥物,其所誘發出來的道安危機,更有如潛在的未爆彈般,隨時可能會導致自己與他人的生命戕害,這也讓諸如酒駕、毒駕、疲駕和藥駕,又豈止於一線之隔,而是有其從單一類別範疇到兩兩相關的交互作用,以迄於到處布滿危險因子、風險係數和道安事故的整體性預防措施;「失聯移工幫派化」,為數龐大的失聯移工,已經出現包括販毒開賭場、充當黑道打手或山老鼠,抑或承包犯罪業務等幫派化趨勢,究竟是藉由移民署並由各地方單獨設立專隊及簽證發照單位,以進行一條鞭的管理,抑或俗民生活事務回歸於縣市政府管轄及其各警察局管理,這顯現出來的乃是有待商榷的體制設計,更遑論於有待定位的移工政策;以及「運動器具化工廠」,高爾夫球代工廠明揚國際公司發生造成十死百餘傷的重大爆炸案,究竟係屬天災或人禍,但是,災變的發生卻是赤裸暴露出來台灣消防系統的長年積弱不堪,特別是已經成立28年的中央層級消防署及其想要爭取成立的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協會,無論是之於前者『積極推動消防專業系統與制度,強化消防救災效能』的設置宗旨,或是之於後者『支持消防員組工會、支持消防員適用《職業安全衛生法》、補足地方消防人力及量能』的三大訴求,前後兩者之間的落差,彰顯出來之所以會造成積弱不堪的消防系統,實有國家機器的運作失靈之嫌,連帶地,對於高爾夫球代工的認知基模,卻是因為有其高分子塑膠、丁二烯為原料,再以有機金屬為起始劑,致使生產製程無異於一般的化工廠,如此一來,對於高危險物質的資料建檔、動態管理等生產資訊,當有機制設計運作失靈的通盤性檢討。

其次,「老農津貼一萬元」,選前總是出現利多大放送的政策性福利,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指出執政黨從7,550元調整為8,080元,並且提問執政黨過去四年來只多了330元,對於老農真的有幫忙嗎?若是他當選總統,將按照消費者物價指數逐年調整老農津貼,目標則是調整到每月1萬元,顯然,這部分的公正意旨,還是有待商榷,畢竟,近55萬名符合領取老農津貼的長者,一年需要耗費5百多億的公帑及其要如何有效滿足包括就醫、安養等基本需求,更遑論於資源配置落差而來的服務輸送階層化情形;「學術人力大斷層」,資料顯示;台灣地區大學人力的黃金期是在九十學年度,當時大專教師的年齡主要是集中在35至39歲的青壯年階段,十年過後的一百學年則是提高到45至49歲,如此一來,到了去年(2022年)的一一一學年度之際,大專教師年齡超過55歲者已經占全體教師一半以上的比重,屆齡退休而來之於學術人才的斷層危機,勢必是比想像之中來得嚴重,況且還有招生不足而來所關涉到新生世代學者自身的飯碗不保危機;「三成教師不快樂」,針對台灣中小學教師快樂程度所進行的調查顯示,有三成教師在滿分十分的快樂指數中,僅在四分以下,另有,有三成教師的壓力指數高達六分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不分中、小學教師,最不快樂的原因乃是『學生家庭功能不彰』,如此一來,更是增添現場教師的執教壓力,這也讓過往的春風化雨變相成為有教很累的人身喟然;「三高三低護理師」,行政院擬替夜班護理師加薪,小夜班、大夜班護理人員,每班加薪400元到1,000元不等,經費來源是來自健保總額預算,且夜班的加薪僅有明年的這個單一年度,顯然,扣緊三高的工作量高、風險度高、嚴謹度高以及三低的薪資低、尊嚴低和勞動條件低等所謂的『下流護理師』,漠視該項從保健因子到激勵因子、從疫情津貼的毀諾到夜班加給的大餅、從日班到夜班的不同勞動差異屬性、從動用健保總額到規劃專款專用、從流入醫院水庫到醫護人員實質受惠、從增加護理學生名額到具體改善勞動條件,以迄於從正視醫療產業、健保點值給付到全民健保機制設計,該項的『加薪政治』無異是一項冷暖自知的低端作為;以及「百大排行沒台大」,根據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的世界大學排名統計,台灣大學排行152名,雖然是較上一年度進步35名,但是,由於在教學、研究聲望指標方面,受到主觀及國際宣傳影響較大,因此,進步有限,顯然,從客觀的實質進步到主觀的社會觀感,關乎到這一、二年來所出現幾起政學相通的台大醜聞,直指出來的乃是大學履行的社會責任,是要從己身、內部和遷善改過做起,更遑論於跟全世界接軌、與國內校院共好協力以及和提升自己競爭能力的教育機構設置真義又為何的基本提問。

最後,「靜宜大學敬師節」,只紀念、不放假的每年教師節,教師與學生都要上班、上課,為了表達對於作育英才的敬意、感謝,靜宜大學首創將教師節改名為『敬師節』,並且全校放假一天,希望學生能夠在這一天返鄉探望師長,分享大學生活的成長及喜悅,顯然,關於從教師節到敬師節或念師節的人文意涵,頗值得玩味,這其中包括有從只紀念不放假到可連續放假不紀念、從儀式感的形式作為到師生一體的認同動力、從一天為限的通過性儀式到天天都要感恩惜福的師生團體動力增長、從表相的敬師活動到通盤檢視的高教環境,以迄於從此一節慶以提升到背後尊師重道的文化集叢,以此觀之,逐漸羸弱的尊師、敬師、念師、謝師等關懷倫理,已然成為當前台灣社會連帶的一項破口;「敬師禮金二千元」,2016年台北市政府停止編列發放的2,000元敬師金預算,雖然,改成舉行活動以及因為教師的反彈,而於2020年恢復發放,但卻是僅發給600元禮券,對此,台北市政府表示明年(2024年)預算已編列,並且研擬恢復發放2,000元的敬師金,顯然,從地方政府到中央政府、從現金到禮券、從600元到2,000元、從雨露均霑到資格設限、從正職教師到代理代課、從國中小到各級教師,以迄於攸關到基層教師的勞動權益,將敬師窄化為敬師禮金,恐有複雜議題淪為單一、特定化之嫌;「台灣人均淨資產」,根據〈2023年安聯全球財富報告〉顯示,台灣在全球最富有國家排名中名列第五,2022年底每位台灣人平均擁有的淨資產是14.16萬歐元(約合14.95萬美元),一舉創下歷史新高,在亞洲地區僅次於新加坡,只不過,究竟是藏富於民還是所得分配不均,抑或不同資產來源管道之財富階層深化,頗值得加以深究之;「不山不市無醫村」,根據衛生福利部2014年至2022年的衛生所統計年報顯示,所謂『無醫衛生所』的規模正在加惡擴大,全台合計共有374家衛生所,這當中有醫師編制但卻無醫師登錄上班的衛生所家數,近十年以來已經從38家一舉增至71家,增幅高達有八成七,尤有甚者,始終補不了的編制醫師缺額,也從51人擴大到78人增加近五成三的幅度,這其中又以介於都會區與山地離島之間『不山不市』地區的醫師荒最為嚴重,特別是位處於都會區邊緣的苗栗、雲林這兩縣又是首當其衝,畢竟,扣緊都會區、都會區邊緣以及山地離島的無醫衛生所情事,實乃是有結構性環境及其制度設計所帶來的不同影響,如此一來,都會區邊緣的無醫衛生所,更因為無特別額外加給之薪資偏低、還要負擔行政相驗之繁雜衛所業務以及公衛報表量大繁多的文書作業,致使要如何補實缺額和留住基層醫護人員,便成為捍衛基層民眾健康人權的一項破口;以及「國造潛艦沒下水」,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艦正式亮相,總統也親自主持命名暨下水典禮,只不過,該艘潛艦船並沒有航出乾塢的實際下水,這也讓所謂的下水典禮,淪為一場大內宣的『下水政治』,顯然,選前各項醜表功的政治秀,是有必要去面對民智漸開之於公民素養的全面檢視。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臺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