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賴俊帆(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博士)
伴隨著台灣地區從高齡社會(aged society)過渡到超高齡社會(hyper-aged society)的變遷事實,使得學校單位早已摩拳擦掌於要如何找出屬於高教市場的自我定位及其角色扮演,如此一來,糾結於『健康—照顧—社會工作—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的延伸性思考,便有它嚴肅思辨之必要。
誠然,以大專校院為主的系所規劃和專業養成,包裹著老人、高齡、樂齡、照護、養生、健康、社會工作、社會福利、長期照顧、健康促進、營養保健、醫療照護、健康管理、福祉服務、產業管理等等分明且相連之主幹和枝幹的心智圖法,據以有從國立到私立、從大學到專科、從學門到學類、從學院到系所學程、從大學部到碩博士,從綜合到技職,以迄於從日間部到進修部等等相關大專校院的建置(見下表),就此而言,在這裡的考察真義,就不僅止各個大專校院之於兄弟登山的插竿立旗,而是扣緊高齡長者之最佳利益(the best interest)的權益保障與福利促進,藉由涵蓋醫學院、醫護學院、護理學院、醫療健康學院、健康科技學院、健康科學學院、民生應用學院、休閒暨健康管理學院、管理學院、服務產業學院、人文學院、民生與設計學院、樂活民生學院、服務管理學群等,來讓「健康照顧學」兼具成為一項跨學院、跨專業、跨典範的社會變革工程。
表:老人照顧相關科系之相關大專校院名單
編號 | 學校名稱 | 系所名稱 | 學制 |
01 |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院 | 高齡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 | 碩士 |
02 | 陽明大學 | 社區健康照護研究所 | 碩士 |
03 | 陽明交通大學 | 跨專業長期照顧與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 碩士 |
04 | 暨南大學 | 長期照顧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 碩士 |
05 | 成功大學 | 老年學研究所 | 碩士 |
06 | 馬偕醫學院 | 長期照護研究所 | 碩士 |
07 | 臺灣大學 | 老人與長期照護學分學程 | 學程 |
08 | 金門大學 | 長期照護學系 | 學士 |
09 | 臺北醫學大學 | 高齡健康管理學系 | 碩士 |
10 | 臺北醫學大學 | 國際高齡健康暨長期照護博士學位學程 | 博士 |
11 | 輔仁大學 | 跨專業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 | 碩士 |
12 | 輔仁大學 | 長期照護與健康管理進修學士學位學程 | 學士 |
13 | 長榮大學 | 醫學社會暨健康照護學士學位學程 | 學士 |
14 | 聖約翰科技大學 | 老人服務事業系 | 學士 |
15 |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 | 健康促進與銀髮保健系 | 學士 |
16 |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 | 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系 | 學士 |
17 |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 | 長期照顧系 | 學士 |
18 | 康寧大學 | 高齡社會健康管理科 | 二專 |
19 | 康寧大學 | 健康照護管理學系 | 碩士 |
20 | 亞洲大學 | 健康產業管理學系 | 學士 |
21 |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 高齡健康照護系 | 學士 |
22 |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 長期照護系 | 學士 |
23 | 中臺科技大學 | 老人照顧系 | 學士 |
24 | 弘光科技大學 | 老人福利與事業系 | 學士 |
25 | 嘉南藥理大學 | 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 | 學士 |
26 | 嘉南藥理大學 | 高齡福祉養生管理系 | 學士 |
27 | 朝陽科技大學 | 銀髮產業管理系 | 學士 |
28 | 明新科技大學 | 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 | 學士 |
29 | 育達科技大學 | 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系
(更名社會工作系) |
學士 |
30 | 南開科技大學 | 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系 | 學士 |
31 | 吳鳳科技大學 | 長期照護系 | 學士 |
32 | 輔英科技大學 | 高齡及長期照護事業系 | 學士 |
33 | 崑山科技大學 | 樂齡生活產業管理學士學位學程 | 學士 |
34 | 臺中科技大學 | 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 | 學士、二技、二專 |
35 | 慈濟科技大學 | 長期照護研究所 | 碩士 |
36 | 南臺科技大學 | 高齡福祉服務系 | 學士 |
37 |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 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 | 學士 |
38 | 長庚科技大學 | 老人照顧管理系 | 二技 |
39 | 長庚大學 | 健康暨長期照護產業碩士學位學程 | 碩士 |
40 | 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 高齡服務事業科 | 二專 |
41 | 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 長期照護科 | 二專在職 |
42 | 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 高齡健康促進科 | 二專 |
43 |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 | 老人福祉與社會工作學系 | 二技在職 |
44 | 育英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 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科 | 五專 |
45 | 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 長青事業服務科 | 五專 |
46 | 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 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科 | 五專 |
47 | 臺南護理專科學校 | 老人服務事業科 | 五專、二專 |
資料來源:教育部。
注:上述老人照顧相關科系之相關大專校院名單,自當有其必要進行從整體圖
像到單一學校系所名稱更迭及其結構性意涵的進一步歷史性爬梳、考察。
底下,僅以「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系」為其討論的聚焦,從而延展出來以下四大面向的論述思考:
一、名實之爭:取其「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的系名,究竟是「健康照顧與社會工作」的跨典範建構,抑或「健康照顧的社會工作」的發展性社工願景?前者涉及到的是廣度性質的學群範疇,後者則是側重於深度性質的學門學類範疇,對此,藉由廣度與深度、通才與專精以及社會社工人才與健康照顧人才的高教培力意旨發想,那麼,關乎到『產—官—學—研』與『教—訓—考—用』的比例原則和衡平關係,自當是要進行通盤的再次檢視、檢討,如此一來,真正的癥結點乃是在於學科傳統和社會變遷如何相與契合的『健照社工想像』。
誠然,健康與照顧本身的論述權,主要還是奠基在以醫療為主的典範建構上,因此,以醫學傳統為背景的基礎生理學、解剖學、病理學、藥理學,成為入門的基本門票,至於,因應人體對於外在環境的身心靈適應,以及醫學所著重的疾病預防與診治醫療,也讓人體組織學、胚胎學、環境與健康等相關科目,接續成為醫學領域中的進階課程,最後再行搭載醫療照顧實踐的傳統護理學。如此一來,當醫療照護因其制度變遷與財政考量,而逐漸轉換成社會照顧的樣態時,這也彰顯出來:醫療與社會這兩種不同的學科典範,彼此相與互動的程度及其必要性融合的應用領域,當只會日漸增廣、擴大。
再則,也因為從復能(rehabilitation)延展到賦能(empowerment)的社會政策取向,代表著功能取向理論透過衝突理論的轉銜,走向多元主義的理論典範移轉與再建構,然而,這並不意指否定傳統所謂「醫療模式(medical model)」的個體功能賦歸取向,而是藉由『全人整合』的整體性觀照(holistic view),對「人在(社會)環境中(person in environment,PIE)」的互為主體,作出脈絡下的重新定位。以此觀之,傳統所強調「人與環境的互動」的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凸顯環境本身的構成並不會與人直接「互動」,這部分已經需要改為「人與在環境當中的人的互動」,進而形成一種「關係網絡」。冀此,健康與照顧議題,就不僅僅於個體範疇之生理、心理以及社會參與的相互切割構面,而是需要進一步定錨於多種互動的「關係網絡」,連帶而來的是,倫理學的關懷倫理,自當要運用於各種醫療與社會照顧(medical and social caring)的「關係建構」之上。
畢竟,傳統的醫療照護(medical care)轉向社會照顧(social care)的政策變遷,說明出來的是:環視政策財政緊縮的急迫性以及個體健康權(rights to healthy life)概念轉換的及迫性,居高不下的醫療照護成本,也讓預防醫學的(社會)政策投入,成為唯一的解套選擇,於此同時,在社會公眾對於「健康」的概念逐步轉向「適能(fitness)」的前提下,更多關於身體在環境當中所進行的功能展現,業已受到重視,進而延伸出「預防臥床」的照顧政策取向。
二、體用之別:凸顯『健照加值、樂活社工』的健照系,課程的規劃特色包括係以「社會工作」之專業主軸,輔以「健康照顧實務」技能,強化直接服務專精能力、多元證照、產學合作、跨接就業職能、並增進學生國際觀,提高學用合一及實質就業力,就此而言,映照技職教育的本質、性質和體質,要如何讓社工素養的底蘊,得以導入於健康照顧的實作現場?如此一來,體用之別的區隔,更有必要去正視如何藉由實用主義的方便巧門,讓社工知能得以體現於健康照顧的服務實作,這部分宜有從規範到工具、從應然到實然以及戰略到戰術的併同性思考。
誠然,社會工作存在著基礎學科及其實務現場彼此交纏的傳統命題,亦即,從典型的「個案—團體—社區」等三大社會工作方法,搭配包含「社會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等基礎理論原則,邇後,再把這些理論原則直接投射於像是「家庭—學校—勞動市場」等運用場域和特定對象,據以推動「家庭社會學、學校社會工作、勞動社會學、就業服務」等該學門之特殊組織、互動管理的相關研究,如此一來,實務上所必須結合制度規劃的規範與法制,也讓基礎法學、社會政策與立法、勞動法、各群體權益保障與立法等,成為該學門與學類課程設計的一部分。
只是,上述社會工作的課程設計,亦有搭載社會變遷所需要轉向以健照服務職種之必要,如此一來,個案管理所進行的資源媒合轉銜、方案執行監控、介入成效評估,也能運用在健照管理的專業領域,特別是以預防為主的健康照顧政策個案,畢竟,預防醫學介入的社會照顧,已將「長期照顧」的年齡往前延伸,在未老與初老者的對象中,藉由「適能的觀點」的理論內涵和各種訓練運動實作,來延長「健康身體」的使用年限。換言之,「健康」不再只是一連串「醫療形構」指標(medical formative indicator),而是藉由身體本身的主體者、協助復能與賦能的照顧工作者(包含復健醫學、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體適能指導員、合證的個人教練等)以及健康服務的照顧服務員,來共同合協判定(coordinate assessment)。
總之,社會工作做為一種務實的實用主義方法,必須在醫療取向與社會取向的照護和健照政策的時序演進當中,藉由健常生命歷程的觀點發想,以對既有的運作效果進行制度變革的具體實踐,這自然也包括對於「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的解構、重構和新構的論述思辨。
三、分殊和合:糾結於『健康—照顧—社會工作—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的命題意旨,實有必要廓清各自的操作性定義,就此而言,『健康』之於延緩退化的自立生活,而非以醫學範疇為主;『照顧』之於社會參與的減法照顧,而非以照護範疇為要;以及『社工』之於健照管理的全家關懷,而非以個案範疇為重,如此一來,關乎到從模組、課程、科目、學分到證照的一條龍教育培力體制,實有必要,對此,照服模組、輔療模組、體適能模組、社會處方模組、社工模組,宜有百花齊放之必要;連帶地,諸如健康照顧概論、健康樂活導論、健康照顧服務實作、健康促進活動規劃理論、高齡學、高齡社會工作、老人心理學、照顧服務理論與實務、健康照顧專題評估、健康評估與實務、居家服務與督導實務、臨終關懷社會工作等等有限科目和少數學分,是要有補充、補足和補強以完備推動「健照社工」的整體性規劃。
總之,社會工作的優勢,在於其深邃的學理傳統,特別是三大工作方法,幾乎涵蓋目前人類所有的社會生活與組織行為,所需要的技能與方法,只是,鎖定於傳統的運作本質,而將「兒、婦、老、少、障」等五大來自於貝佛里奇報告書的工作對象奉為弱勢服務,著重在其『正常生活』的維持,特別是經濟生活,同時考量到其『易受傷害』(vulnerability)之特質,而成為傳統不可迴避的責任,如此一來,這也成為社會工作做為回應於時代變遷需求的一項尾大不掉的學術訓練包袱。冀此,新時代的社會工作創新典範,不再是去找到一個「既定存在的個案(client)」,而是要如何回應整個時代趨勢底下,據以探詢「未來可能的服務使用者(service user)」。因此,課程規劃前,學系本身須要區分出「學群」,包含身體工作(body work)、社會工作(social work)以及健照工作(health care work),特別是這三大學群均須內含基礎的理論學科以及進階的實務課程,至於,學群與課程、科目的規劃原則,也要以就業導向的務實主義為重。
四、首尾一貫:「健照社工」的願景藍圖,實有其從大學部到研究所、從綜融社工到健照社工、從學門到學類、從師資到生源、從學訓到教訓用、從內部協力到校系評鑑之體制、體系和體質的通盤性檢視,如此一來,如何在其內外夾攻的多種困境當中,以走出「健康照顧社會工作」的發展特色,對此,願景藍圖的達觀以對,還是多於官學霸權的圖謀生存。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