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殺死亡率近年逐年上升,而青少年自殺與憂鬱傾向息息相關,為提早接住「藍色」少年們,衛福部八月起補助十五歲到卅歲年輕族群,每人一年三次免費心理諮商,預計六千人受惠。不過,專家表示,三次諮商過後,有需求的青少年將回歸自費,經濟弱勢恐無法負擔,政府應將免費資源留給弱勢,同步改善青少年憂鬱環境。

據衛福部自殺死亡統計,二○二二年自殺死亡人數高達三七八七人,其中在十五至二十四歲的自殺粗死亡率,自二○一四年起逐年攀升從每十萬人口五點一人,飆升到二○二二年的每十萬人口十點七人。

青少年自殺與憂鬱或焦慮等精神疾病息息相關,據調查,近三成青少年有精神疾病;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胡延薇說,近期有觀察到具憂鬱傾向的學生日漸增多,而校園往往是社會的縮影。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常務理事張家銘說,據統計,每五個大學生就有一個憂鬱症,但每十個憂鬱症只有一個人會對外求助。

衛福部心健司副司長鄭淑心說,為幫助青少年在心理狀態演變成憂鬱、焦慮前,先支持他們走過低潮,才決定八月起祭出免費的心理諮商方案。這也是心健司第二次大規模補助國人透過諮商,促進心理健康。符合資格的民眾,不需要被診斷過任何疾病,只要有需求,負擔掛號等行政費用,即可享有資源。屆時將評估成果,盼能長期實施。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羅惠群表示,政府諮商首次針對廣泛民眾補助諮商立意良善,但三次諮商效果有限,恐難以完全解決青少年的問題,甚至光要建立彼此的信任,可能都有困難。因此若三次諮商後,持續有需求者就得自費,每次諮商價格約落在一千五到二千五不等,對青少年而言,如果家人沒有辦法協助支應,恐難以持續使用。

羅惠群認為,心理諮商的需求屬少數族群,政府提供的免費諮商應優先提供有經濟困難者。心理健康跟疾病一樣,政府應該從學校教育開始扎根,做最初始的預防,但是現在中央及地方政府對於心理健康的基礎建設投入比例低,大多都在後端的自殺防治討論,這些都已是最末端,前端就應該挹注最多的資源,才有機會改變。(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