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主義(Greenism)
綠色主義的理念興起於1970年代,主張採取革新方式,以達成環境保護目的,強調保護生態環境,以促進人類幸福,可以分成相信消費模式和經濟成長是可以與環境保護互相配合的「溫和綠色主義」(環境主義),以及認為需要減少經濟活動的「強硬綠色主義」(生態主義)。
1972年由Dennis Meadows主筆出版<成長的極限>(Limits to Growth)說明「人類各種追求成長的行為已經干擾並破壞了大自然的運作,地球生態限制將對全球發展造成重大影響,人類大量使用的非再生資源,都將在30-50年內消耗殆盡,如果沒有有效的替代方案,人類歷史與生活水平將倒退幾百年」,再則,當年的研究者依據30年來所累積的資料,對於人類摧殘氣候、水質、漁場、森林及其他岌岌可危的資源,再次發出警訊,呼籲人類及政府當局正視以永續發展的態度來面對成長極限的課題,並且提出地球社會邁向永續性的五種方法:懷抱願景、建立網絡、說出真話、認真學習和發揮愛心。
順此,聯合國於2015年宣布「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包含有終結貧窮;消除飢餓;健康與福祉;優質教育;性別平權;淨水及衛生;可負擔的潔淨能源;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減少不平等;永續城鄉;責任消費及生產;氣候行動;保育海洋生態;保育陸域生態;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以及多元夥伴關係等17項核心目標,藉以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發展。
誠如,清境農場自1960年代便飼養牛隻,2023年5月為降低場內草料運輸、消化排泄等高碳排量響應政府推動淨零排放,決定將現有的22隻牛送往屏東牧場,並且結束養牛業務,只不過,如何針對臺灣地區的農畜牧產業以進行全面性減碳工程,同時,也須兼顧一級產業的生產量能,畢竟,氣候變遷或生態保育等國際事務的關注,是有其賡續接軌於世界體系的發展意義,從綠色主義而來的世界地球村之生命共同體,此一地球公民的連帶關係,當可正向思考全球化的國際潮流環境氛圍裡,要如何借力使力以讓內在認知層次的心靈結構,得以進一步轉化成為態度與行動層次的集結性力量,來達成2050的碳中和國際目標,這會是整體永續發展目標的策進作為所在。
延伸性概念:綠色社會工作(晴天詞彙No.180)、地球公民、世界體系、人類中心主義
資料來源:高一中譯(2007)<成長的極限>:三十週年最新增訂版。台北:臉譜出版。
(本則晴天小百科係由林淑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