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報載創校超過一甲子,並以木工師徒制聞名的台東縣公東高工,因為財務因素而被列為專輔學校,須於二年內進行改善,否則,恐有廢校走入歷史之虞,顯然,放眼於近幾年諸多高中職和大專校院之於岌岌可危的生存困境,公東高工的何去何從,意指的乃是台灣人才競爭能力的無以為繼困境。

誠然,籌設於1957年的公東高工,採擷的是德國「師徒制」的教學方法,進而成為木工技藝聞名的技職學府,更是國、內外技能競賽的常勝軍,如此一來,優質的辦學能力,理當不是學校走入困局的最大變異因素,而是少子女化的生員不足及其整體技職體系的漸次邊緣化,終究是讓公東高工成為強弩之末的困獸之鬥,再加上,受限於地處偏鄉的策略性行銷,也讓從學生選填的「人流」、大眾捐款的「金流」以及木工技藝創新轉化的「物流」,無法鑲嵌以成為下一個60年的公東聖蹟,畢竟,走過公東高工的學校軌跡,看得的是天主教神父思索如何為花東偏鄉學子,找出合宜當地型態的適性教育,看不到則是從一甲子之前的高瞻遠矚,到如今的被迫要走入歷史,此一從神父的人治精神到教育擴張的制度性規劃,已然扭曲作為某種安身立命之於一技之長和生命哲學的教育真義。

冀此,『公東』當只是教育政策規劃及其制度運作失靈底下的某種祭品,也就是說,關注之處不在於挽救公東之類的苟延殘喘,而是須扣緊『個別學校及其科系所規劃—綜合與技職教育政策系絡—少子女化大環境』的觀照視野,藉以反思從城鄉落差到兩極發展、從績優辦學到經營不善、從偏鄉學校到都會名校、從一般學子到弱勢學生、從高中大學到高職技院、從直接退場到替代策略、從一味汱劣到協力扶優,以迄於從學雜費管制到稅式獎勵之於各級學校的不同發展危機,何以到最後僅存的卻只有「存—廢」這兩造之間的紅海戰術對決?或許,導入宗教人文情懷的公東高工,某種的道德正當性和歷史使命感是被放大和有所期待的,但是,包括機械科、土木科、建築科、資訊科、電機科、室設科、資處科、美髮科和餐飲科,此一兼具範疇經濟的辦校規模,同時也是台東縣的第四大校,何以無法賡續於台東偏鄉的教育道業?以此觀之,『公東』的處遇或困境,似乎也是當代台灣地區技術及職業教育之於混合普通化、綜合高中堆疊化、延後分流化、高職生升學化及其枝微末節化一項預料之中的教育政策衝擊影響。

總之,包括少子女化的人口環境、偏遠鄉鎮的物理環境、社會變遷的政治經濟環境、技職教育的人文認知環境及其學校發展政策系絡的治理環境,層層堆疊且環環相扣而來的糾葛關係,終究是讓技職教育理念,成為鏡花水月般難以仰望?如此一來,從木工名校公東高工已然被列為專輔學校的延伸性思考,乃是:走入歷史的不是公東高工,而是殆盡消失的台灣國家競爭能力……。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