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特殊教育法》前次大修已經有10年,近期行政院通過最新修正草案,對此,立委范雲今(6)日召開公聽會,討論《特教法》與特教評鑑應該如何修正、調整,以具體改善第一線教學現況,實質提升特教品質。其中,立委、教學現場人員都提及特教師生比高、心理評鑑壓縮教師工作的問題,有基層教師表示,特教老師晚上或假日回家還得加班寫報告,呼籲讓心理評鑑專責化。
「很多教了10幾年的特教老師轉任普通教育老師,請長期病假、壓力過大」,全教產特教委員會主委李麗紅認為,這些老師做不下去是因為政府的支持系統不夠。不同於普通教育訂定全國統一的班級、人數,學生數超過就增班,特殊教育只有集中式特教班明訂班級人數,其他資源班、輔導班都沒有上限,因此主張特教要比照普教明定師生比。
集中式特教班指的是特教生單獨成班,所有課程都在班上進行,但現行高中以下學校的特教班級以分散式資源班最多,這種班級的學生會安排在普通班,部分課程在資源班進行,第3種巡迴輔導班則是由巡迴教師定期到學校、家裡等地提供服務。
立委范雲提及,有特教老師反映1個人要負責30個學生,「怎麼可能做好特教服務?」之前就有民眾連署要解決問題,要求教育部定期檢討師生比。現行資源班、巡迴輔導班的師生比沒有全國統一的標準,嚴重過載,導致特教老師累翻、教學品質下降。
立委陳培瑜也直言,目前《特教法》修法草案對於師生比模糊帶過,許多高中班級師生比超過上限,1個教師得面對40到60個學生,他主張分散式資源班與巡迴輔導班的幼兒園1班教師2人、學生不得超過10人,國小教師2人、學生不超過16人,國高中教師3人、學生不超過24人;集中式資源班幼兒園1班教師2人、學生不得超過8人,國小教師2人、學生不超過10人,國中教師3人、學生不超過12人,高中教師3人、學生不超過15人,並強調特教師資要充足,學生才有機會得到充分的協助。
台灣特教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秘書長、基層特教老師金采蓁則認為,國小師生比應規定在1比8、國中1比10、高中職1比12才合理,且要公布每校師生比給家長查詢。另外,師生比應由中央主管機關統一定之,不要下放地方政府決定。
除了師生比太高、讓特教老師忙翻以外,陳培瑜還提出「心理評鑑」的問題。心評為身心障礙學生的鑑定流程,學生透過轉介、申請或推薦,經過初步類別研判、教育需求評估及綜合研判後,完成安置建議和所需服務的評估報告。先前就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提案,希望特教心評人員能夠專職化,讓特教老師能專注教學,根據提案人的估算,1個個案所需的心評時間需要超過9個小時,嚴重壓縮教師本職工作。
金采蓁表示,特教老師白天在學校教學,還要替評估學生搜集鑑定和安置資料、做測驗,以及處理個案問題,有老師晚上回家處理完家務後,得在半夜3點打心評報告,或是假日加班,「這些心評就是犧牲特教老師的休息時間換來的血汗報告。」因此,台灣特教工作專業人員協會提議,應設置專職心評人員,每24班1位,由校內專職心評特教老師或各縣市特教中心專職人員協助,交給主管機關訂定辦法。
台灣特教工作專業人員協會以新北市國小特教老師的工作內容為例,強調特教老師的業務量龐雜。
全教總副秘書長、特教老師張旭政表示,原本由特教老師做心評,是因為要讓教學與鑑定掛鉤,但實行狀況並非如此,教師鑑定到的學生幾乎都不是後來教學的學生。
台中教育大學特教系教授洪榮照雖然建議增加心評人員資格與培訓方式,但談到心評人員要不要專責化,他認為很多鑑定工作包含早期初步篩選,到後來的討論,都需要特教、普教老師合作辦理,而特教、普教的「融合教育」就能從這裡開始。他呼籲不要把心評當負擔,很多評量資料都可以作為教學參考。(時事新聞來源:關鍵評論,2023.04.09)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