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乃是社區工作專業服務中一項關鍵性的專業性活動,這其中的社區整備程度模式係指社區針對某些議題在採取行動前的準備程度,對此,Plested等人將社區整備程度分為(1)尚未覺察期;(2)否認期;(3)模糊覺察期;(4)計畫前期;(5)準備期;(6)開始期;(7)穩定期;(8)確認期;以及(9)社區高度指導期等九個時期;同時,社區工作者也可以透過社區整備程度的概念,像是(1)社區對該議題既有的努力程度;(2)社區對該議題既有努力的認知;(3)領導者和具影響力的社區成員;(4)社區氣氛;(5)社區對該議題的認知;以及(6)與該議題相關資源等六個面向,來評估社區人士對社區議題的投入及準備程度。
對此,社區整備程度模式具有(1)針對特定議題;(2)可測量;(3)可從多面向進行測量;(4)會因議題不同而有差異;(5)會因社區內的不同部分而會有差異;(6)可以透過努力而加以提升;以及(7)對整備程度的認識,是社區在發展策略和介入時必備知識等七大特性)
總之,社區工作者透過社區整備程度模式面對及處理特定議題之經驗的評估,有助於在專業社區工作服務歷程中對社區能力、社區凝聚力、社區領袖特質以及社區資源等有更多認識,以利於發展專業服務的一種應用策略。
延伸性概念:社區意識、社區能力、專業服務
資料來源:李易駿(2021)。當代社區工作計畫與發展實務。台北:雙葉書廊。
(本則晴天小百科係由林淑女整理)
晴天消息
- 「缺蛋缺電缺工更缺安全感,『缺』字獲選台灣2023代表字」 2023-12-07
- 「宜蘭,詐騙猖獗 華山基金會善款少5千萬」 2023-12-07
- 「藍推『負一至六歲國家養』懷孕三個月起『月月給8000』」 2023-12-06
- 「普教師缺融合觀念,偏鄉特教師疲於奔命,學者點出隱憂及解方」 2023-12-05
- 「人工生殖修法,立委籲開放單身女」 2023-12-05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