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十二月份的第二周(2022.12.12)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老後單人老孤兒」、「發錢過年十倍券」、「台灣負責任侍酒」、「年度之十大新聞」、「二O二二代表字」、「友善高齡裝電梯」、「老宅突破百萬戶」、「家庭人口二五六」、「退休準備不及格」、「禁台產品兩樣情」、「年度戰字多意涵」、「學倫課程陳明通」、「民族救星十萬元」、「高齡產婦不孕症」以及「強制執行還學貸」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老後單人老孤兒」,內政統計資料顯示出來今年(2022年)年初已有51萬是單老戶,另有15萬人為雙老戶,分別係屬狹義、廣義的這兩類獨老人數,合計占總住戶數的8%,並且老人戶的所得,有一半是處於最低的20%,如此一來,扣緊社會的變遷趨勢,那麼,諸如不婚的單人戶、沒生的夫婦戶、少子女的核心家庭戶、子女早故的失親戶、獨居抑或被棄養,直指出來老後單人的生存、生活和生命困境,將有如老孤兒般,需要加以嚴肅審視;「發錢過年十倍券」,社媒傳出農曆年前全民都將會收到一萬元的年節紅包,並稱之為『十倍券』,顯然,從過往的消費券、三被券到五倍券,不斷被墊高、加碼的紙券政治,這才是該起從世代會計的財政赤字到靈光一現的財政紅利,以迄於從財政紀律到財政失衡,所應該要有的公民政治課題,特別是映照於每人背負超過20萬元的國債鐘警訊;「台灣負責任侍酒」,在歐美已行之有年的負責任侍酒認證制度,強調包括業主、主管、店長、店員在內的任何酒類服務人員,都必須接受培訓課程,並且在正式就職前通過認證考試,藉此善盡酒駕防制的社會責任,以共同守護交通安全;「年度之十大新聞」,Yahoo奇摩今公布2022年度的台灣十大新聞事件,分別是本土疫情從爆發走到解封全台學習與病毒共存、九合一選舉結果出爐藍營大勝蔡英文辭民進黨主席、裴洛西旋風訪台19小時中共大規模軍演報復震驚國際、柬埔寨打工詐騙逾百國人受害、全球通膨央行三度升息衝擊房市、303大停電全台近550萬戶受災、台東918地震1死東部鐵路搶修年底前通車、台南殺警案全國譁然警察用槍議題再成焦點、論文門成九合一攻防戰藍綠白都中槍、防疫保單之亂產險業理賠破千億,雖然,散佈於疫情、選舉、通膨、治安、地震、停電與兩岸等時事議題,但是,主軸還是在於政治範疇的公共事務上;以及「二O二二代表字」,台灣年度代表字大選活動已邁入第十五年,從2008年起,依序選出亂、盼、淡、讚、憂、假、黑、換、苦、茫、翻、亂、疫、宅與漲,每個字都刻畫了當年的社會意向與民眾想法,至於,票選第一到第十名的2022年度代表字,依序為漲、撐、騙、假、望、盼、困、亂、轉、偽。

其次,「友善高齡裝電梯」,調查顯示民眾對於整體高齡友善程度,不滿意比率達到四成八,這其中包括爬樓梯導致膝蓋不適、住戶對都更或裝電梯意見不一、長者補助、就醫交通接送、照顧服務、長照服務不足需自行負擔看護費、門檻高申請照護不易以及經濟條件未達低收難申請補助負擔大等等痛點,至於,全民最大的共識乃是希望政府『補助及整合老舊公寓安裝電梯』,以使長者得以方便出門等;「老宅突破百萬戶」,國內住宅的老化速度呈現快速的增加趨勢,以今年第三季為例,全台住宅約有904萬戶,這其中屋齡超過50年以上的數量達到101萬戶,等同於每9戶就有1戶的屋齡是超過50年的老宅,若果再加上40年以上的老房子,合計共有313萬戶,這也讓老宅、老人及其社會性參與的融合課題,變得更為棘手;「家庭人口二五六」,根據內政部月報統計顯示,台灣戶量人數從2009年跌破每戶三人後,出現一路走跌的發展趨勢,截至今年10月為止,平均每戶家庭人口為2.56人,這也讓諸如小家庭、頂客族、單身戶成為了主要的家戶組成,連帶而來的家庭人數精簡羸弱化化及其所衍生出來的相關需求滿足設計,也成為範疇經濟和市場商機之所在;「退休準備不及格」,連續三年的退休力大調查,雖有進步,但是,都還是不及格,這也讓包括不婚、不生、離婚、喪偶等等映照於日本社會的『一人樣(hitorisama)』時代,同步甚至惡化於當前的台灣地區;以及「禁台產品兩樣情」,中國大陸以未完成註冊為由,禁止台灣業者產品的進口內地,這除了造成民生經濟損失外,背後也直指從過往的兄弟讓利到經貿手段的微妙關係蛻變,如此一來,從求戰、對戰、避戰抑或免戰,亦有其戰略與戰術的並同思考。

最後,「年度戰字多意涵」,日本公布年度的漢字選拔,『戰』字出線的意涵是多重的,包括有俄烏戰爭、安倍首相的槍戰猝死以及世足賽的亮眼激戰,而此一糾結從國際、政治到體育所關涉到不同範疇議題的多方交戰,顯現出來的乃是包括地緣政治、社會不安、激勵人心、生活困頓的愛僧情愫;「學倫課程陳明通」,教育部修正〈中華民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實施要點〉、〈台灣國際科學展覽會實施要點〉等規定,要求中小學老師若要指導學生參加科展,必須要先上3小時學術倫理課,並且從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執行,顯然,從學位論文到學生科展及其從一人犯錯但卻祭出全體遭殃的該項權宜作為,漠視了有過是要上而下的變革機制,進而徒增更多的怨懟;「民族救星十萬元」,內政部編列有1,100萬元,以作為移除校園裡蔣公銅像的十萬元獎勵金,此一作為是否有悖離社會觀感、主流民意、主要職責,多少還是陷入銅像政治的狹隘思維;「高齡產婦不孕症」,今年虎年的生育數勢必會創下歷史的新低,只能寄望後年到來的龍年,能夠再來一波生育潮,如此一來,從晚婚、少生、高齡產婦到不孕症,相與關聯的送子鳥方案,理當是要有身心調整、積極備孕及其生殖醫學的多重性配搭;以及「強制執行還學貸」,統計指出至今有超過5萬名的大專畢業生,因為無法還學貸款而遭到法院的強制執行,直至今年6月底也有約5.4萬人,是申請緩繳本息或只繳息不還本,顯然,尚未賺到第一桶金便要背負一筆債務的年輕世代,除了祭出降息或免息的學貸優惠方案外,嫁接於教、訓、考、用的人力資本及其知識經濟的涵養效益,這才是高教培力的針砭所在。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臺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