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恬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媒介即是訊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為這段話乃是傳播理論大師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近60年前所提出的理論見解,從報紙、電視、電腦再到網路平台,顯見出來的是日新月異的科技產品,隱涵的卻是媒介技術發展與人類社會變遷的連動關係,終端的訊息藉由中介的科技傳達,科技產品則是須由源頭的使用者操作,來串聯起訊息與人性之間的有形3C科技、抽象的媒體生態、無形的數位社會,如此一來,少掉了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傳播鏈便中斷,亦即,如同麥克魯漢所言的每一環節皆擁有它的影響力之意,而今,不論是歷經傳播生態過渡期的數位移民、在3C科技世界出生成長的數位原民,身處於數位社群裡的您、我、他,要如何培養正確的辨別、判斷、運用與創作態度之媒體識讀能力,善用人人平等的話語權,這已然是一項刻不容緩的數位公民議題。

話說:日前一名唐寶寶青少年至炸物店消費因忘記帶錢,致使老闆報警處理的社會事件,經過數日的發酵,陸續發展出老闆因遭網路留言恐嚇及輿論壓力試圖輕生、老闆因未識別出唐氏症道歉、唐寶寶母親釋善意、現場顧客還原始末等多樣版本,不論是悲劇延續或圓滿落幕,整起事件起因於臉書發文,經由新聞傳播的散布再於網路留言延燒,無論是相挺於老闆擁有請求權利的司法立場、擁護唐寶寶母親的人情觀點,抑或是對兒、婦、老、少、障族群換位思考的理性呼籲,人人在其皆可行使話語權的同時,兼具訊息消費者與生產者雙重角色的媒體受眾,又要如何具備數位運用的成熟心智,以不受操控、超越表象、獨立思辨,這方為是面對這一袋40元炸物,所須進行社會性消化的相融課題。

12年前加拿大15歲少女阿曼達.托德(Amanda Todd)因遭未曾謀面的35歲男子於網路上發現其自拍的裸露照片,該男子在此後2年間不斷肉搜、騷擾並且要求提供更多裸照,阿曼達拒絕後,該男子設立數10個假帳號大量散播並形塑其負面形象,而包括阿曼達認識在內的無數網路使用者,也隨之於網路取笑、謾罵、詛咒,最終阿曼達因為網路霸凌而上吊自殺身亡,這起事件也促使加拿大政府制定網路霸凌防治相關法令,相形之下,國內七年前一名24歲女藝人因網路霸凌自殺身亡,當時雖舉行公聽會並研議立法可能性,但是,至今為止也尚未有完整的專法以規範網路霸凌行為。

最後,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已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認定對於全球未成年人口的身心安全形成高度威脅,但是,在成人社會裡,從盲從的揶揄、從眾的毀謗到未經查證判斷的肉搜起底或人身攻擊,利用假帳號、匿名社團、山寨新聞平台,揭露隱私、捏造不實資訊,乃甚至於誣衊戕害他人身心的行徑,卻是屢見不鮮。在人人皆為自媒體的當代社會,您、我皆是握有話語權的公民記者,共勉彼此能夠提升素養,若是逢各項時局議題,便須是一名稱職的數位公民,理智爬梳資訊、多重角度反思,適切運用網路媒介分享倡議;若是遇到需要暖心揚善的時事新聞,則是要發揮網路鄉民熱情集氣祝福以傳播愛心,切勿淪為數位科技的俘虜,並且成為加害於他人和引釀悲劇的盲從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