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一則夾雜選舉效應、法令規章及其典章制度的時事新聞議題,背後卻有其復歸於長照服務之於照顧師生比的延伸性思考。

話說:今年(2022年)五月進行<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修法時,立法院通過附帶決議,要求政府盡快針對降低幼兒園的師生比提出配套措施,只不過,正當許多縣市長候選人紛紛將降低幼兒園生師生比列為選舉政見之際,卻反而未見教育部消極不作為的沒有任何動作,這也讓從理念、政策到行政與服務輸送的整體性串聯,因為欠缺修法動作的中介轉轍,而成為窒礙難行的絆腳石,誠然,因應於高齡化及其少子女化的人口變遷趨勢,這使得「照顧」一事所攸關到的是會從福利到營利、從功利化到公立化、從公共化到準公共化、從準公共化到市場化、從規模經濟到各自山頭、從托育照顧到幼兒教育、從兒童照顧到老人照護、從居家照顧到社區照顧、從社區照顧到托嬰中心照顧、從日間照顧到全日照顧、從人流到金流、從品質到素質、從收費商機到運作利基,以迄於從師生數量比到照顧品質比,這又豈止於一個『照』字可以了得。

冀此,托嬰中心師生比從1:5下降至1:4的權變措施,此一復歸於照顧服務之於最佳利益和最適保障的基本提問,能否一舉擴及到幼兒園從現行1:15以調降至1:12的比例原則思考,這將會是回應於<兒童權利公約>相關旨趣的應有作為,更遑論還要進一步地擴及到老人、身障之類的日間社區照顧以及機構養護照護之類的法定編制規定,又已否貼近照顧現場之於人力負荷的真實運作困境?准此,在這裡考察論述的真正癥結點還是在於漠視人群服務的照顧內涵,是有其個別、分殊、差異以及較適等等不同屬性的照顧內涵,連帶地,要如何讓量化的績效管理指標,得以鑲嵌於質化的身心守候蛻變,就此而言,如何找出之於人群服務的管理機制,這才是該起議題現象的針砭所在。

總之,顯現於外在之托嬰中心、幼兒園、安親班、身障日間照顧中心、公共托老中心、長期照顧機構抑或護理之家等等兼具長照特性的人群服務,要如何從師生比或照顧比的單一運作指標,以窺見到包括生態環境、照顧需求、資源盤點及其服務布建的通盤性規劃,特別是這些照顧單位之於『同中』與『存異』的和合差異;連帶地,正當地方政府縣市長候選人直球對決於幼兒園不合理的師生比之際,教育部及衛福部聯手以跨部會姿態,宣布逕自消取育兒津貼的排富條款,並且一舉提高托育人員、教保服務人員薪資及幼兒園教保員教保費,但是,卻是遲遲不調降幼兒園的師生比,此一本末倒置的錯謬作法,一方面凸顯出來的是撒幣發錢的短期效益,另一方面則是出現從幼教政策到生養政策的銜接斷點,如此一來,又會如何奢望於履踐願婚、樂生與能養的國家照顧責任?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