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持續「老化」,四十歲以下教師占比已剩不到三成,「新陳代謝」緩慢。教團分析,少子化讓專任職缺大幅減少,年金改革則進一步讓教師退休意願降低,甚至被迫延退,導致年輕老師更進不來,教育部應正視並提出解方,否則將成台灣國教重大危機。

根據教育部統計,近十年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出現劇烈翻轉,一百學年時(含長期代理教師)有約一半老師年齡在四十歲以下,但最新一一一學年,四十歲以下教師比率已剩不到三成;五十歲以上教師十年來占比則從一成上升到近三成,全國六十歲以上的國小教師超過千人。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說,年金改革延後退休並減少給付導致教師退休意願降低,少子化現象則使專任教師職缺大幅減少,是造成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持續「老化」失衡的主因。

以往教師年滿五十歲、年資達廿五年即可退休,但年改後,教師必須「年資+年齡」達一定基數才能退休,以今年來說,加總要八十才能退,明年還會增加到八十一,一直要到一一六年變成八十五為止,也就是所謂「八五制」;有些教師即使目前達到退休基數,但因退休金變少,退休意願也降低。

侯俊良說,目前「八五制」還在過渡期,依此趨勢,中小學教師平均年齡還會逐年增高,不積極面對,情況會愈來愈惡化,教育部應正視此一現象,並提出解方。

全中教秘書長許麗吉說,年改讓想退休的老師退不了,缺額出不來,年輕老師就進不來。她認為,世代要與時俱進,就須適度討論教師退休年資是否有改善空間,教育部也可親赴教學現場調查,「有時不能只考慮到退休金」。

有教師說,許多資深的「老」老師退不下來,教學代溝愈來愈深。國教行動聯盟家長部長王瀚陽也說,曾有校長因校內資深教師不甩教育新政,校內行政多由年輕老師一肩扛,職場衝突屢見不鮮,也曾有年輕家長不喜歡資深教師的傳統觀念,多次陳情希望能有所改善。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蕭東原說,許多年輕老師其實是一年一聘的代理教師,有些甚至還要扛行政、超鐘點,教育部應適度放寬教師員額,讓年輕教師有機會成為正式教師。

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張信務則鼓勵代理教師,在等待正式缺之際可增進自身能力,比如取得本土語中高級認證、英語中高級認證,又或是數位教學認證,未來在拚正式教師甄選時,能更有競爭力。教育部昨則未回應。(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