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今發表研究發現,國內50歲以上憂鬱症盛行率達到16.3%,但高達近7成未就醫,而在27%尋求治療者中,最終僅11%得到有效治療,顯示就醫率偏低。

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精神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吳其炘表示,過去研究發現台灣憂鬱症盛行率為0.8%至21.2%,但研究團隊利用針對7675名50歲以上民眾進行的台灣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再與全民健保資料庫交叉分析,其中,1253人罹患憂鬱症,盛行率可達16.3%。

吳其炘指出,研究發現,在罹患憂鬱症的個案中,高達83%憂鬱症狀患者覺得就醫便利,卻僅27%尋求治療,歐美就醫率約5成,日本、韓國則約3、4成,台灣略低於這些國家,但在全球算是中段班。進一步分析增加就醫率的因子,包含女性、高教育程度、退休/無業、有運動習慣、社會團體、社交休閒活動,未就醫危險因子則有喪偶/離婚/分居/未婚、飲酒習慣。

吳其炘說明,在27%尋求治療中,16%接受適當治療,最終11%獲有效治療,相當於每3名就醫患者,就有1人得到有效治療,與國外文獻相近,不亞於歐美國家,也發現有運動習慣者,有效治療機會較高。

吳其炘說,憂鬱症會增加其他併發症、衰弱症與死亡率,就醫率低是目前照護主要瓶頸,但近年精神科基層診所、心理諮商服務據點快速增加,86.1%民眾可以在30分鐘內到達,且幾百元就可求診,負擔相對低,已經變成社區化的精神醫療,多數未治療原因可能來自對憂鬱症認知不足、不清楚需要治療,或是擔心汙名化。

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執行長許志成指出,民眾對於看精神科會有點猶豫,可能憂心被人家貼標籤說精神有問題,因此應強化推廣全民識能,分享門診也遇過長輩瘦了十幾公斤,檢查都找不到問題,最後發現是憂鬱症。

吳其炘建議,應持續積極推動憂鬱症篩檢,且很多人有憂鬱症但不曉得,必須提升精神健康識能,並運用遠距醫療,讓不敢進入精神科診所的民眾,也可獲得專業協助,同時增加社會支持、維持良好生活習慣。(時事新聞來源:自由電子報,202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