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一則政府官方例行性的人口統計公告,背後所實有關於台灣人口變遷之圖像、想像與亂象的示警告誡,卻有其不容小覷的須加以嚴肅看待。

話說:內政部公布最新的人口統計指出,截至今年(2022年)的前八月為止,僅約有9萬名的新生嬰兒,年減率為9.1%,相形之下的前八月死亡數約有13.8萬人,年增率則為11.4%,姑且不去論及到是否有出現超額死亡的異常現象,但是,一項殘酷的客觀事實便是:累計至8月為止,今年的死亡人數已經是比出生人數多了4.8萬人,映照於2020年自然成長人口首次出現的「死亡交叉」,今年勢必會接踵並成為連續第三年的「生不如死」,尤有進者,生死之間的自然增減差距還會逐漸擴大,更遑論於是否還能守得住13萬名新生嬰兒的『人口馬其頓防線』。

事實上,僅就單一自然性增減的人口數量變化,尚不足以覺察出人口變遷背後所挾帶的衝擊影響鉅變,遠地不說,伴隨著晚婚、遲婚或不婚的少子女化趨向,再加上遷出及其移入之於人為性增加的入不敷出,這也彌補不了出生人數銳減的缺口;連帶地,加速老化的高齡人口組成,已然是讓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之林的速度更為超前甚多,這也讓15-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率低於三分之二的人口紅利,即將甚或早於2028年來到而轉為所謂的人口赤字,如此一來,從晚婚到少生、從晚生到晚進職場、從提早退休到平均壽命延長、從可以多活幾年到活得更有質感的健康壽命,以迄於出現食之則眾但卻是生之則寡的沉重扶養壓力,顯現出來:21世紀第二個25年的台灣社會,就其生活條件、生存環境、生機憑藉以及生命依歸的諸多橫逆、挑戰,將比想像之中來得棘手、困頓。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人口變遷的發展性危機,業已顯現於諸多環環相扣且層層堆疊的議題現象之中,這是因為:當代整體的變遷趨勢,已然形成包括環境變遷的「氣候難民」、人口變遷的「照顧難民」、景氣變遷的「緊縮難民」以及津貼擴張的「福利難民」等四大難民潮,而此一糾結著溫室氣體、人口組成、經濟態勢及其政治意圖的多方角力拉扯,也讓過往涵蓋公民權(civil right)、政治權(political right)、社會權(social right)的權利內涵,產生量質兼具的不對稱改變,這其中有從自然人到法人、從單一國度到全球化趨向、從特定因子到外部干擾,以迄於從謹慎以對的黑天鵝到灰犀牛的迫在眉睫,也就是說,小則生育模式的人口組成到關乎到台灣國際性競爭的巨視面向,台灣一地人口變遷的圖像勾勒,是要有嫁接於國際社會的主流趨勢,像是高齡少子女化、知識經濟、數位時代等等因應對策,但是,回應於西方文明的普同趨向,如何復歸於「婚-生-教-養-衛」、「願婚-樂生-能養」、「安居-樂業」、「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之於東方靈魂的認知基模,而此一創造性轉化的變革工程,會是2024年總統大選的聚焦所在,如此一來,有志於總統大位者,更須思索天縱英才的責任之重大。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