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一則再常尋不過的時事新聞報導,背後的變遷意涵,是有深究之處。

話說;傳媒報導國小課後的安親照顧或才藝補習,已經有學童越留越晚回家的惡化趨勢,乃甚至於出現一條龍的運作型態,也就是說,除了陪寫學校作業、接送才藝課程、包辦晚餐等基本款外,還進一步被要求提供洗澡服務,致使學童晚上10點人都還在安親班,面對此一層出不窮的迷亂行徑,固然用以凸顯親職外包的商品化服務現象,但是,背後所潛藏之家庭結構、父母效能、學習績效及其相與因應之照顧家庭配套措施等結構性限制,會是該起議題現象的針砭之處。

基本上,過往農忙的採收時期,早已有顧嬰托育等等針對用以滿足婦女需求的補充性服務措施,只是,隨其家庭組成、勞動分工及其人口遷徙,所招致對於家庭之於量能和能量的多方拉扯影響,這也讓補充性質的育兒保育、課後照顧抑或才藝補習,轉變為兼具替代屬性的家庭維繫措施,如此一來,糾結於托嬰、幼教、安親、才藝的背後,就其本質定位、角色扮演和功能運作,要如何廓清從支持到補充、從補充到替代、從父母到兒童、從兒童到家庭以迄於從權益保障到福利增進等命題旨趣的必要釐清,否則,上述的各項迷亂、脫序行徑,當只會更形不堪加惡,如此一來,從學齡前到學童階段、從國小兒童到國中少年、從義務教育到高中職以至於涵蓋大學部研究生等等如常生活的失序化,更應該是要復歸對於「個體—制度—大環境」的綜融考察和結構性針砭。

就此而言,從推拉的兩造拔河,以探究所謂一條龍的業者經營型態,是否有其從需求創造供給,供給衍生出來更多的不當需求或假性需求,從而嫁接於壓迫結構的共犯關係,而讓上述的現象行徑,只會演變成為難以復加的父母親職角色怯弱化、家庭功能式微化及其世代連結空洞化的發展性危機。冀此,相與對應的戰略定位、戰術操作與戰鬥力道,更要有通盤檢視的必要,這是因為,聚焦於該項乖張的一條龍服務型態,關注點還是擺放在私人的個體層次,以至於忽略了體制內的學校運作、職場裡的友善環境、法令上的家照規定或家庭教育,抑或文化傳承的性別角色基模,有無與時俱變的變革作為或積極性差待遇,如此一來,將托嬰、育兒、幼教、課照與補救學習,圈制於一手托大和一肩挑起的家庭父母身上,所謂親職外包的商品化服務,又何嘗不是直指國家機器的消極不作為,才讓父母家庭各憑本事、課照業者各顯神通於這一場多方謬誤的各安其位演出。

可以預見的是該起放學不回家改去課照補習班,下課再晚點回家單純只是到家睡覺的情事,還是會成為您、我集體記憶的一部分,特別是從依賴、依附到依存的社會認知基模,更是讓壓榨學習、剝奪表意、危及身心的惡性迴圈,成為如常生活所無法承受之重,畢竟,合作家庭的父母角色無法共融,職場勞動的低薪長工時依舊未解,以及升學績效與文憑主義的學習心理捷徑如故,上述種種技為末的加映演出,當只是再行增添一筆的突兀場景戲碼。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