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來自於教育部一○八學年的統計顯示:各級學制的懷孕學生人數總計達到6,323人,這其中所占比最高的仍是包括碩、博士生在內的大專生,共計有5,447人(占86.15%),高中生則是有836人,相較於一○七學年的325人、一○六學年的238人,懷孕的人數都是成長許多,而此一糾結於推拉兩造的彼此擺盪,顯現出來乃是包括家庭動力、次文化團體動力抑或社會文化動力的可能影響,這會是該起議題現象的針砭所在。

誠然,人類行為及其社會環境所被誘發出來的食色本性,這使得各級學生的懷孕一事,已經是一項隱含集體意涵的整體社會事實,就此而言,如何針對時代變遷而有其與時所必須要俱變的結構性探究,這才是從問題、難題演變成為重大議題的針砭所在,這是因為:首先,就各級學制的懷孕學生人數來看,整體的人數總量是逐年攀升的,只不過,相形之下,高中職懷孕學生的飆增,像是一○八學年就有836人,不僅相較於一○七學年的325人,增加之快,這也是近年來之最,如此一來,宜是要就各級體制的學生懷孕,進行分類分級、分階分段的不同因應措施,畢竟,各級學制的在校學生,就其不同生理範疇的年齡層,背後所糾結的是從諸如生理、心理、社會、經濟、文化與認知的「巨視面向」;以及生態環境、問題診斷、需求評估、資源盤點、處遇計畫之「微視面向」的綜融性思辨,換言之,如何就其所有的懷孕學生以找出「異中求同」的共通之處,以及各級學制之於「同中存異」的差別地方,藉此找出不同類別範疇且多元異同的照顧管理計畫。

其次,雖然不得而知的是兩情是否相悅,但是,一旦確定懷孕的話,那麼,接踵而至所牽動、衍生出來的是諸多的現實課題,包括是否待產或流產、是否婚配來給予孩子名分、是否中斷課業抑或是如何面對養家活口的生活壓力,就此而言,攸關在校學生的懷孕一事,實則糾結的是從環境動力到制度變革以迄於學生個別的整體性關照,這其中包括有從懷孕女學生到受孕男同學、從學生個體到家庭集體、從主流社會到學生次文化、從義務教育到國民教育、從國高中到大專碩博生、從未滿18歲的學生族群到18歲過後未臻成熟的成年人、從學生的受教權到新生嬰兒的生存發展全、從懷孕另眼看待之不可歧視到捍衛相關權益之最佳利益以迄於從待產、流產、成家到輟學之表達意見或意願的權利行使與權益保障,更遑論於這當中還有主流社會所施以對於在校生、未成年人和未婚懷孕等等慣有、既成的心理捷徑、認知基模和常態性裁判。

冀此,在這裡的思辨真義,乃是整體社會心理叢集究竟是如何看待這一群兼具學生、年齡、生理等多重弱勢身分的懷孕事實,特別是從私密領域到公共議題、從私有財到準公共財以及從父母照顧責任到國家最終責任等不同的命題詰論;連帶地,要如何從教育輔導以接軌、鑲嵌於涵蓋司法服務、醫護保健、社會工作、創傷知情、共情傷害、親職效能、勞動就業、家庭動力、出養服務等照顧管理機制設計,直指出來是不可小覷學生懷孕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