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針對俄烏的軍事衝突,東海大學率先推出『遠離戰火,來台求學』的安置計畫,藉此協助需要海外就學庇護的烏克蘭學子來台就讀,初步規劃支助10人,提供每人每年全額學雜費、生活補助及住宿等費用約40萬元,4年總金額為1,600萬元,預計今年(2022年)5月招收大一生,這也讓使得對於烏克蘭的國際扶助,提供了另類不同的創新發想。

誠然,基於<兒童權利公約>的精神意旨,對於戰爭禍害一事,本該就有其來於人道主義的關懷舉措,如此一來,從戰爭初始的物質挹注到顛沛流離的逃亡安置,以迄於中長期的策進作為,宜是要有分階、分段、分類與分屬的策略性規劃,就此而言,對於東海大學該項的超前部署,考察的真義就不單單只是某種領頭羊的引領風騷,而是一種民胞物與的人道情懷,已經是窺見到戰後的諸多重建工程,本於職責和專業所在的教育機關,究竟還可以為戰亂的國度、子民,多做些什麼?連帶地,東海大學用以履行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為USR)的概念內涵及其實作意涵,也獲致某種的昇華意義,從而讓包括個人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非營利組織社會責任以迄於國家社會責任,能否有其不同的創造性發想?

事實上,該項「來台就學烏克蘭」的關懷意旨,某種程度上,也可能映照於當前臺灣『生不如死』之於人口環境動力的發展困境,亦即,從出生人口到死亡人口的「自然性減少」,以及從人口遷出到人口移入的「社會性降低」,對於已然是處於坐以待斃階段的臺灣總人口來說,又要如何得以產生停損設置的不同創新作為,就此而言,對於提供上述烏克蘭莘莘學子的來臺就學一事,便可轉化成為涵蓋人口、教育、經發、勞動、移民等綜融性政策思辨,也就是說,借力使力以提供從就學到就醫、就養的生活環境,藉此履行『落難成兄弟、何必骨肉親』的人道情懷,從而完備臺灣作為某種移民島嶼的多元包容胸襟;連帶地,涉及到烏克蘭難民之人口移入的社會性融合工程,中央各目的事業的主管機關,理應本於職責之所在,進行諸如生養環境、問題需求、資源盤點及其相對應的生養計畫,以讓包括不同年齡層世代的烏克蘭民眾,能夠在臺灣找到第二或第三人生的蛻變機會,而此一『遠離戰火,來臺重生』的共好策略,更足以展現臺灣相較於國際強權勢力的另類軟實力和美麗新境界。

總之,該則教育性質的時事新聞,卻是有著滿滿的人道關懷實踐,如此一來,臺灣能夠為這個國際社會多做些什麼,便要有『去政治化』的務實作法,至少,可以先從小規模的國際移民做起,畢竟,當朝其可行性出發的同時,任何改變的積善作為,已然是由起心動念就已經開始了。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