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由於目前仍然還有近四分之一75歲以上的長者族群尚未施打第一劑,超過三成則是還沒有施打第二劑,對此,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除了針對行動不便的長者推出所謂到家式接種服務外,並且提供每個案兩百元的津貼補助,藉此鼓勵居服員陪同長者至接種站注射疫苗,預估會有24萬名長者受惠,只是,相與對應的議題現象,亦有其進一步延伸性思考之必要。

基本上,該項側重於保健因子的權宜措施,還是要回歸到此一策進作為,究竟是想要解決什麼人的什麼問題?可以讓問題解決到什麼程度?及其問題獲致紓困的同時,又會衍生什麼衝擊影響?對此,雖然研究業已顯示出來,未接種疫苗的60歲以上長者染疫後的致死率接近一成,成為已接種三劑者的八倍,至於,80歲以上者如不打疫苗,染疫後致死率更是高達二成五,乃為接種三劑者的六倍,如此一來,更加凸顯出來長者染疫、致死及其疫苗的接種注射,彼此之間是存在著某種內控的機制設計,只是,客觀的臨床研究,終究還是無法克服主觀的認知態度,那就是,國人對於「長者染疫,易重症死亡」的心理捷徑。准此,在這裡的思辨真義,就不全然只是對於『技為末』之類兩百元津貼補助的切割式思索,而是要如何有其從外顯認知行為的拒打,貫通於內隱認知基模的欣然接受,而此一糾結於公衛教育、心理衛生抑或是照顧素養的總體性布建,才是『道為本』的根源所在。

事實上,即使上述兩百元津貼補助是可欲和可行的,但是,這當中還是存在若干待解的謎團,那就是,究竟居服員陪同長者接種疫苗的這件事,係屬於份內的應盡工作,還是藉由居服員的借力使力以達到讓長者注射疫苗的消極目的,這部分除了對於居家服務的作業項目、服務內容,有待進一步的廓清外,因為接種疫苗所增生的相關風險,是否也是額外接受兩百元津貼的居服員,所可以承受的責任義務,畢竟,從第一劑到第二劑或第三劑,抑或是不同品牌的混打,一般民眾都有他的顧忌之處,更遑論於侵入性的疫苗接種,又豈止是兩百元的津貼補助,便可以一舉了事?冀此,在這裡的針砭之處,自當是要回歸於從疫情、疫災到疫苗等相關的抗疫措施,有無因應於從不同人群的對象到不同風險的議題,藉此規劃分類、分級的分軌處遇模式。

總之,新冠肺炎的變異複雜性,還在未定之天,如何就其疫苗防疫、口罩防疫和健康自主防疫,從而思索如何規劃一套整多層的防疫布建機制,就此而言,對賭於提升高齡長者接種疫苗的覆蓋率,是否也是萬事俱備於單單只是欠注射一事,抑或此一次佳選擇底下,是有其積極性差別待遇之應盡作為的根本思考,以此觀之,當前的疫情及其防疫亂象,應該只是剛剛好而已。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