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君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108課綱在108年9月正式上路,從小一、國一到高一新生,都是使用新課綱,同時,也會改為素養導向的評量方式。

基本上,108課綱係以核心素養作為課程發展的主軸,據以落實課綱的理念與目標,同時,也兼顧各教育階段間的連貫以及各領域及其科目之間的統整,對此,「核心素養」指的是一個人為了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再侷限於學科知識及技能,而是應該要關注於所學與生活的相互結合,因此,核心素養強調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回應自發、互動、共好的三大基本理念,並分為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等三大面向;連帶地,三大面向再細分為九大項目,強調素養是與生活情境有其緊密連結和互動關係,這九大項目包括有(一)個人能力範籌的自主行動: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二)個人與外界關係的溝通互動:4.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5.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6.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以及(三)個人與社會、國際意識範疇的社會參與:7.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8.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9.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以此觀之,未來的學習上,學生將不再如以往死背、硬記知識的學習,而是會將國、英、數、社、自等學科,盡可能與這九項核心素養做緊密的連結,以促使學生跨領域、跨學科的學習,藉以在學習每一個科目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素養,將科目的知識轉變成技能,乃至於形成態度,同時,融入其他領域的知識技能,加以整合、活用。

事實上,很多家長一聽到「素養」,第一時間都以為是公民、音樂或人文素養那種平日的修習和涵養,其實不然,12年國教總綱裡的核心素養,指的是一個人為了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具備的知識、能力和態度。多年來應試教育的學知識,延伸到到108課綱的學素養,轉換的過程的卻是令許多的家長及學生措手不及。誠然,應試教育通常被視為以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為主要目的,並且是一項十分看重於考試成績、背誦與解題的教育制度,該種的教育方式為填鴨式教育的一環,將知識一味灌輸給學生,猶如填鴨般,亦即,鴨子在飼養的過程當中,養鴨者會用含糖量高的飼料,塞進鴨子嘴裡使其快速增肥,而不去顧及到鴨子的感受和喜好。

不過,此一教育模式雖然單調,但是,公平性與可信度也較高,對於培養專業性高的人才來講,特別是對於標準化的升學考試以及公開考試而言,應試教育依然有其優勢,因此,被保留至今而並未消逝,只不過,根據提出坎貝爾定律的說法,在使用以一般競爭力為導向的正常教學方法的狀況底下,考試可以是一個學習成效的有用指標但是,當考試分數變成教學的目標時,它就失去作為教育成為某種有用指標的價值,同時,也會導致學校教育受到不當的扭曲。換句話說,出問題的可能並非考試本身,而是考試引導教學的作法,應試教育這種將考試分數變為主要目的之倒置狀況,對於不能取得更多成績的知識學習,反而視之為無用,並且白白消耗大量珍貴時間在狹隘的考試競爭上,這種退化即是坎貝爾定律的一個例子,而這也證實了填鴨式教育到現在,越來越不符合目前的教育模式,所以,與時俱變的改革,這也是必然的。

最後,無論課綱如何改變,應該改變的其實是自己的學習心態,我們應該隨著環境的變化,以隨時機動的自我調整,最重要的,乃是要落實家庭的根本,要先有陪伴力才有學習力,才能真正的幫助孩子,在學習的過程,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一條道路。

總之,喜學力的認知基模新構是有必要顛覆洗學歷的心理捷徑解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