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7📚
七字箴言看時事
01.酒駕致死處極刑
02.淪為虛設酒精鎖
03.地方自治縣市併
04.消費新聞痛苦騙
05.醫院長照禁探視
06.物價指數低所得
07.青年失業破一成
08.少年族群吸菸率
09.老農津貼破兆元
10.尾牙難逃取消潮
11.疫情擴散雙北殃
12.積極重啟第三劑
13.生不如死退休金
14.居服照顧傳播鏈
15.人口總數負成長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一月份的第三周(2022.01.17)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酒駕致死處極刑」、「淪為虛設酒精鎖」、「地方自治縣市併」、「消費新聞痛苦騙」、「醫院長照禁探視」、「物價指數低所得」、「少年族群吸菸率」、「青年失業破一成」、「老農津貼破兆元」、「尾牙難逃取消潮」、「疫情擴散雙北殃」、「積極重啟第三劑」、「生不如死退休金」、「居服照顧傳播鏈」以及「人口總數負成長」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酒駕致死處極刑」,酒駕致死案頻傳,立委提案修法提高刑責,甚至於主張致人於死者可判死刑,對此,司法院與法務部均提出異議,認有違罪刑相當與比例原則,只是,『亂世用重典』背後所糾結的認知基模,這才是議題現象的反思所在;「淪為虛設酒精鎖」,政府早於2019年的三月規定酒駕累犯需裝設所謂的車輛點火自動鎖定裝置(俗稱酒精鎖),但是,在強制汽、機車裝鎖的二千多人中,僅不到百人安裝,執行率為4%,顯然,關鍵點在於採行『管人不管車』的管制政策,況且未裝酒精鎖者最多是開罰1.2萬元,但是,裝鎖的費用竟要高達6萬元,這也讓酒精鎖政策淪為虛設的形式主義;「地方自治縣市併」,新竹縣市合併一事,引爆出諸如因人設事、由上而下、戕害自治精神等議題旨趣,只是,標舉『合併政治』的正確性,如何提升公民政治素養,這才是癥結所在;「消費新聞痛苦騙」,消基會公布2021年十大消費新聞,依序為『太魯閣號出軌』、『高雄市城中城大火』、『反萊豬公投未過關』、『錢櫃大火』、『民事大法庭裁定消費爭議案件的精神損害可計入懲罰性賠償』、『騰龍遊覽車撞山6死39傷』、『美食外送服務爭議一年申訴量逼近2000件』、『房市炒風瀰漫』、『臺灣每年消耗20億個塑料杯』以及『彩虹口罩安全嗎?』,顯現出來2021年的消費新聞係以負面居多,都由痛、苦及騙所堆疊而成;以及「醫院長照禁探視」,針對境外移入和本土病例不斷增加的疫情變化,臺北市以不影響民生運作為要,而是從醫院、長照、安養謢機構開始做起,先行停止探視,顯然是有山雨欲來的超前部署之作。

其次,「物價指數低所得」,根據主計總處資料顯示,2021年全年低所得家庭的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01%,也創下了近九年來的新高,顯示出來因為食物類支出占比較高,致使在當前物價環境底下,低收入家庭將面臨到更大的物價上漲壓力;「青年失業破一成」,主計總處日前公布去年(2021年)十一月失業率三點六六%,創下21年以來同期的最低,但是,勞參率卻是三年來同期最低,這其中20歲到24歲的青年失業率卻是高達12.19%,約是整體失業率的三點三倍,至於,25歲29歲的失業率雖是降至6.23%,但卻未回到疫前水準,可見青年的就業景況並未隨大環境好轉;「少年族群吸菸率」,立法院預算中心調查發現,我國自1997年起實施<菸害防制法>,2002年起實施<菸酒稅法>,也開徵菸品健康福利捐,但是,菸害防治工作推動多年,近年來卻發現國中生的吸菸率從2017年的2.7%,至2019年升為3%,這其中又以國三生吸菸增幅最高,至於,高中、職生部分,2019年的整體吸菸率8.4%,也較於2017年提升0.1%;「老農津貼破兆元」,<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從1995年通過至今,農委會已編列超過1兆元的公務預算用來支應此福利津貼,在今年的預算中仍編列454.8億元支應老農津貼,占了農委會今年整體公務預算1485億元超過3成以上,此外,為了彌補農民健康保險虧損,農委會至今已編列超過1,700億元以彌補虧損,若是加計政府補助的農保7成保費,光是農保各級政府編列的經費也超過3,000億元,這也包括隨著消費者物價指數增長而調高老農津貼給付金額至7,550元,顯現出來『津貼政治』之於選舉效應衝擊影響之巨,超乎想像之大;以及「尾牙難逃取消潮」,本土疫情再次爆發破口,餐飲業最大檔期的尾牙及圍爐檔,更是首當其衝,特別是祭出宴席不得逐桌敬酒敬茶的規定一出,預期企業尾牙將打退堂鼓,取消潮恐是難以避免,這也讓疫災的悲情再現,只不過,同樣如常的『疫情政治』,也讓第二輪的疫災影響,宜有嚴肅看待之必要。

最後,「疫情擴散雙北殃」,桃園機場群聚感染已引發至少四起的家戶感染,範圍不只在機場與桃園,且進一步擴及大台北,對此,指揮中心宣布,自即起口罩措施加嚴,室內外運動、唱歌、拍照時都需戴口罩,宴席不得逐桌敬酒,賣場、超市、市場不得試吃,連帶地,雙北雖然可能先行升至三級疫情警戒,但是,防疫的因應對策,究竟是加強清消、加速接種第三劑抑或是管重症不管輕症,還是有其從戰略到戰術的不同對應議論;「積極重啟第三劑」,桃機群聚擴大,出現搶打第三劑的排隊人潮,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表示,中央庫存疫苗超過八百萬劑,地方還有一一○萬劑,疫苗絕對夠,因此,『第三劑打不到,來找我,我幫他打』,除此之外,一九二二疫苗預約接種平台也朝積極重啟規劃;「生不如死退休金」,2020年之際,臺灣已出現死亡人數首度超越新生兒數的所謂的生死交叉,進入人口負成長,去年(2021年)前11個月的粗出生率,又低於2020年同期的數字,『生不如死』的自然負成長恐將繼續維持,如此一來,等到七、八年級生退休時,人口的中位數將在60歲左右,屆時臺灣社會恐已無力負擔他們的退休金;「居服照顧傳播鏈」,桃機感染案持續擴大,確診的桃機手推車員和居服員夫妻釀成家庭、社區的群聚感染,不僅就讀國小的孩子確診,孩子補習班同學也染疫,特別是擔任居服員的妻子曾照顧服務多個家庭,亦擴大匡列採檢對象和進行疫調;以及「人口總數負成長」,內政部公布最新人口資料,2021年臺灣地區人口總數為2337萬5314人,較2020年減少18.5萬人,全年度的新生兒15萬3820人,每月都呈現生不如死的狀況,人口連續2年呈現負成長趨勢,至於,2021年結婚11萬4606對,也是創下歷史的新低。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台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