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慈容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所謂『深井效應』,原意指的是1854年倫敦爆發霍亂疫情,當時仍是『瘴氣致病說』的時代,人們不了解共用的井水被霍亂弧菌污染,這才是致病的真正原因,幸好在一位醫師堅持之下封閉了水井,也終結了疫情,在<深井效應:治療童年逆境傷害的長期影響>這本書裡,作者哈里斯醫師告訴我們,童年逆境經驗有如水井般,是造成身心健康問題的真正根源,現在我們看到的各種身體和心理健康問題或是相關的社會問題,都可能追溯以回到「童年逆境」的那口深井。

1995年到1997年間由美國ACE研究,超過17,000名個案參與的『童年逆境經驗研究』(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Study),詢問這群人包括肢體暴力、情緒暴力、情緒疏忽、身體疏忽、性侵害、家暴、父母離婚、父母有藥物酒癮問題、父母有心理疾病、以及父母有人去坐牢在內的十種童年逆境經驗,研究結果顯示出來,每三個人當中,就有兩個人至少經歷過一種童年逆境,每八個人當中,也有一位至少經歷四種的逆境,但是,很少人會去談論這些創傷與掙扎,因為這個社會歌頌快速復原,要求每個人不管遇到什麼痛苦事件,都應該趕快戰勝這些創傷、如果你還被影響,那就是「你太弱了」,於是乎,許多個案因為無法「快速復原」,會對自己感到很生氣、很失望、很氣餒。

和那些未增經驗過諸如身心受虐、父母長期不合、照顧者酗酒嗑藥或入獄等悲慘童年的人相比,有多項童年逆境經驗者,罹患包括冠心病(2.2倍),任何種類癌症(1.9倍),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3.9倍),中風(2.4倍),糖尿病(1.6倍),曾意圖自殺(12.2倍),嚴重肥胖(1.6倍),以及過去一年內出現兩週以上心情憂鬱(4.6倍)等多項身心疾病的可能性增加,對此,哈里斯醫師在這本書中提到了許多研究,詳細地用生物學的角度解釋,童年時期所處的惡性壓力,是如何影響到一個人的身體和大腦,也就是說,童年創傷影響身心健康,不再只是純粹的臨床推論,而有其科學證據。

童年逆境經驗改變你的大腦和身體,呈現出來的樣態,乃是一個人為了存活所發展出來的生存機制,只不過,即便現在已經脫離危險的情境,大腦和身體還是持續用舊有的大腦迴路運作、持續處在於「戰或逃」的壓力反應、持續用失調的杏仁核,將周遭許多的事物都視為是危險,即使在理性上,知道現在早已經脫離童年創傷的過往環境,但是,身體和情緒腦,卻還活在過去、活在創傷的當中。

冀此,美國藥物濫用暨心理健康服務署(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簡稱SAMHSA),提出「創傷知情照護」理概念(Trauma-Informed Care),運用4R要素,包括有理解創傷(Realize)、辨認創傷(Recognize)、利用創傷知識做回應(Respond)以及防止再度受創(Resist Re-traumatization),讓我們成為可以幫助他人,去理解冰山下的自己並且接納自己,增加創傷者從更多與人的信任和連結中,獲得療癒,藉由更全面的角度來看到恢復,這其中也透過睡眠、運動、飲食、正念、心理諮商、健康的人際關係,有效提升個人的復原力。同時,也在日常生活裡做更多的調整,關顧照護自己身心靈的健康,以成為那個復原人的重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