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一則衍生自PTT八卦板的新聞指出大學裡最慘的科系,包括有中文系、哲學系、歷史系及社工系等四大天王,這其中的社工系最慘,背後所糾結的人文探索,是有其進一步思考之必要。

首先,從個人角度思維,既知所為何、才有如何?我們對於選讀社工系,係基於什麼樣的起心動念,抑或是奉父母之命?個人是否能瞭解社工系的學習地圖,特別是入學後,我們想要完成怎樣的學習目標、學習心態及其相對應的學習熱情,至於,畢業之後的社工職涯規劃與方向又為何?若果,嫁接於「之前、之中與之後」的考察框架,是否會有著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卻是很骨感的蕭瑟與哀愁。

其次,從普羅大眾對於助人工作的社會心理想像,顯然,對於社工的專業形象仍然還是停留在愛心、耐心、善心、恆心等道德性訴求,便可克服萬難等級之「千手觀音」的標籤想象,因此,大小事都可以找社工,但是,社會工作不盡然是滿腔熱血的「衝、衝、衝」,實務上,我們需要學習的乃是一種跨域溝通與整合的精進過程,這部分著實是需要傾聽、陪伴以及換位思考的心靈結構以及艱辛的鍛鍊歷程,這就如同在曲折彎延的暗黑山路上,嚮導既是引路人也互為陪伴者,更是一段《月光.找路》的生命歷程。

另外,從保健因子來一窺目前被重視的社工人薪資待遇,對此,嫁接於人群服務的專業自我,同樣為社會新鮮人以初入職場,相較於其他文組類別的工作待遇,社工人的薪資起點算是較高,因此,對於專業與薪資的效益,比較會被過度的放大、詮釋,甚至於出現薪資被迫回捐機構之類的負面消息;連帶地,近年來對於社會安全網的重視,也讓社工的薪資得以大幅提高,但是,民間社福機構的自籌社工,卻無法得到相對應的薪資結構保障。冀此,公私兩造的網絡夥伴,能否有一致性的標準,尊重與愛惜社會工作人才養成、合理的經費挹注民間機構,以讓社工專業知識在其與時俱進的同時,也能從「量化」服務的KPI迷思,進階到「質化」之KMI的關鍵里程碑蛻變成長。

誠然,導入社工元素以將破碎的家庭、個人與受創的心靈修補回來,或許,沒有了社工,您、我的明天還是可以更好,但是,嫁接於悲歡離合的人群服務,不只是哀矜勿喜,而是,學了社工、以讓社工的服務歷程,有如蓋一座樸實無華的清水模建築般,以適時掌握天時地利人和、濕度溫度氣度,就此而言,社工也就有如人群服務的建築師。

社會工程建築師的社工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