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雖說各個大專校院早已開學兩周,但是,因應於疫情感控的不確性,致使,從十月四日起,才全面恢復有條件性的實體課程,這也使得相與衍生的議題現象,是有它回歸於就只是一個再單純不過的「安全上課、有效學習」訴求。

基本上,大專校院開學至今包括心理諮商預約困難、實體課程窒礙難行等等亂象,絕非是一時之間突發事件所造成的非預期性後果,相反地,從今年(2021年)五月中旬因為疫情升為三級警戒之故,所嘎然採取停課不停學的遠距教學模式開始,理當就要超前部署於九月之際各級學制全面開學而來的因應措施,如此一來,舉凡中央主管機關教育部所主責之一體適用的教育政策或行政決策,抑或是學校因地制宜的個別應變方式,早就應該就其資訊正確、完整、充分、透明、及時與對稱,達致應該要有的列管機制設計,但是,何以讓「安全上課、有效學習」的基本訴求,淪落成為顧此失彼且左支右絀的維谷處境,那麼,真正有待追索的歸因事由及其必要的改善對策,這才是問題能否獲致有效解套的癥結所在。冀此,回應於現行荒腔走板的各項黔驢技窮作為,多的是『技為末』的情緒糾結與拉扯,少的則是從苗育到苗荒之於『道為本』的根本反思或基進反制,可以預期的是,更多的苗慌亂象或脫序行為,絕非只是全面恢復實體課程便能止步停損。

事實上,即使是遠距教學與實體課程、遠距教學與分流教學,有其與時俱變的必要性,但是,對於「安全上課、有效學習」的關懷意旨,相關的運作設計,還是要回歸於由下而上、個別差異的服務輸送範疇,如此一來,攬責在身的教育部,如何切中時弊於教育實務、課室現場及其大專生態的問題診斷、需求評估及其有效的應變措施,這多少突顯出來所謂的教育部防疫指引,是有昧於事實、背離真實和不切現實之戰略與戰術的多重失措,舉其犖犖大端者包括有:何以係為選課人數以達到80人(含)以上,來作為應採「全遠距教學」的界分判準,而非是回歸到課室物理環境如何做到室社交安全距離的衡平標準,換言之,若果,原本安排的教室,未能達到「安全上課」的基本要求,那麼,採行全遠距教學模式的,又豈止受限於80人的上課人數規模?針對這一點,理當授權各個學校就其結構性限制,而得以有伸縮權變的個別性差異,甚或是可以由教務系統以提前進行分類分級的因應措施。

至於,即使是物理環境的室內空間,可以達到社交安全控管的有效布建,但是,忽略了從必修到選修、從連續上課到跳蛙零散排課、從全天到半天抑或是從教室到圖書館、餐廳、宿舍與打工場所等等走動、變動與滾動的大專校園作息,那麼,期待藉由實體課程的機制設計,以達到免於群聚感染的控制目的,這一點宜有商榷、議論之處,倒不如藉由疫情注射的健保系統,以清楚告誡大專校院之於不同集體覆蓋率而來的群聚危險和安全評估指標,而此一從疫情防疫、口罩防疫到健康自主防疫的不同應變作為,這才是事前防制或事後防治的根本之道。

總之,依據教育部的防疫指引,諸如選課人數達80人(含)以上,授課教師應採「全遠距教學」,所有選課學生不需到校上課,而是採線上雲端學習;選課人數80人(不含)以下,且人數超過教室座位60%之課程,則是採分流教學(實體與線上授課併行);上課排定之教室,通風不良且無對外窗之課程,授課教師應採「全遠距教學」;抑或是「分流教學」的分流規則係以選課學生學號(最後一碼)為依據,亦即,「單號單週,雙號雙週」分別到校上課等等遊戲規則和技術操弄,是否確切回應低群聚傳染風險的「安全上課」,至於,從遠距到實體抑或是從現場到分流等不同的教學型態,直指出來,「有效學習」能否可行和成真,這才是接踵而來的問題所在,如此一來,「有效學習」與「安全上課」更是要有等量齊觀的配套措施。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