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淑芳
(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及社會福利雙碩士)

 

東京奧運女子51公斤級,中華隊選手黃筱雯不但挺進四強,還正往爭奪金銀牌之路邁進。經過媒體的一番報導,國人對於這位極具潛力的國手,能有如此優異的表現,也引起無比的讚嘆與迴響。黃筱雯自幼父母離異,不僅失去依怙,父親也因故入獄多次。她曾因此自卑,幸而有祖父母的撫養以及學習拳擊過程中教練的教導,因而找到人生的目標,憑著自己不斷的努力,終於能夠在東京奧運拳擊比賽得到殊榮。

黃筱雯在她的臉書上寫著:我改變不了原生家庭的環境,但我能改變我自己的命運,甚至,我想改變家的命運,彼此互相支持與祝福,在生命個體上活出自己的人生。孩子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卻能夠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相信在這段過程中,如果沒有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給予陪伴與支持,也許光憑孩子的能力,要度過人生的風雨,並不是那麼的容易。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人口普查資料顯示:隔代教養家庭的比例已成長21.6%,這其子女因失業、重病或入獄者,佔24.95%,由此可見隔代教養的問題,的確是需要政府以及社會重視並給予幫助。隔代教養家庭,容易因為祖父母的年事已高,較無法有體力與經濟能力照顧孫子女;也容易因為年代的隔閡,造成教養方法的不適合或依附關係的疏離,讓青少年的人際關係往外發展,轉而尋求同儕關係的認同。若是不慎交到損友,極可能又步入另一個不堪。處於這樣境地的青少年,外表看起來早熟,但內心卻不見得成熟,他們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需要有人導正,才能步入正途。

在黃筱雯的生命故事中,我們看到了她的堅強與沒有自我放棄,反而能夠懷抱著想要翻轉命運及改變家人命運的目標,在達成目標的過程,必屬艱辛及不易,當中必定是夾雜著許多辛苦及淚水才得以完成;同時,我們也了解到:除了家庭中祖父母的照顧之外,更是需要有外部系統的支持—教練以及學校、訓練團體。才能夠成為她的前進動力。

在自己工作領域的兒少安置機構,我有時也會想像她(他)們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我們當下雖然能夠給予他們盡力的照顧與教育,但是,我們畢竟只是扮演類父母的角色,是無法終生陪伴的。孩子們在機構的時間,同樣是在等待案家的家庭重建以及案父母親職教育能力提升,只不過,我們實際所面臨到的卻常常是逃避責任的案父母會面失約或是聯繫不上的窘境,這也讓孩子們等著回家的時間表,總是遙遙無期而教人疼。

疼惜孩子的當下,我也會跟工作夥伴互勉:雖然無法確定可以陪伴孩子們有多久的時間,但是,可以在照顧他們的過程中,善盡責任、關懷愛護。我們都是他們人生中的重要他人,在他們的生命中會保有我們這段曾經所擁有過的美好記憶。

這位在逆風中努力向前的運動家—黃筱雯,能夠以正面的態度面對她的人生,的確是一個非常勵志的典範,勇於面對自己的脆弱,靜下心來好好思索自己要走的路,勇敢地翻轉未來,迎接嶄新的人生。

同樣祝福正迎著逆風而行的勇者們,能夠面對的自己脆弱以迎向幸福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