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儂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2021年6月3日,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和梅琳達(Melinda Gates)宣布離婚,過去他們攜手走過27個年頭,一起養育子女,但最終仍然選擇各走各路,這項消息震驚了社會大眾,人們開始懷疑擁有成功的事業、鉅額的財富、才華出眾的子女,是否為婚姻美滿的關鍵,而全球首富離婚的背後透露什麼訊息,值得我們一同來探究。

我任職的單位每周提供兩次的法律諮詢服務,自107年我們首次收到一位70歲奶奶的離婚諮詢需求,至今為止已累計約十件的高齡夫婦離婚諮詢紀錄。相較於以往,現代高齡族群離婚的比例逐漸增加,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的統計,結婚30年、年齡65歲以上高齡夫妻,在102年有2,435對離婚,108年時竟增加到3,143對,暴增了將近1.3倍;一對未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夫婦,背後的原因錯綜複雜,不論是平均壽命延長、女性經濟獨立、養育兒女責任已盡、社交網絡擴大、或是社會對於離婚的污名化減輕等等,「做不到百年好合,也不願老年湊合」的觀念,已讓「銀髮離婚」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傳統的農業社會,人與人之間多半依靠血緣與地緣相互連結,彼此的親屬關係、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具有高度同質性,思想觀念也以集體主義為出發點,但是,進入工業社會後,人與人之間逐漸由機械連帶取代,社會的勞動分工複雜化,人們湧進城市,進入各大工廠工作,除血緣與地緣外,又因職業團體、社會分工的不同,增加不同職業團體、利益團體的地位交錯,近年來更因著全球化的急速發展,人口流動頻繁,國與國的邊界越模糊,高度資本發展加上社交媒體發達,現代人跳脫出時空的限制,與遠方他人間雖互有牽連,卻不緊密相扣,連結僅存在於轉瞬間,「流動的群聚」讓我們正式進入了「液態社會」。

在講求快速、彈性的液態社會中,個人生命的意義、信念、價值觀與意識形態逐漸凌駕於集體利益之上,並且因為人與人的關係處於流動、不穩定的狀態,我們能夠輕易的與遠方不曾相識,擁有相同生命經驗的人們進行深刻連結,相形之下,我們卻也能夠與共同生活三十年的老伴,在簽下離婚證書後,從此不相往來;人們在享有充分的自由以後,又渴望在集體中與他人分享情緒,不願放棄個體性的自由,又想擁有集體性的安全感,親密關係變得極度脆弱;而當家庭中「妻子」、「媽媽」的角色規範與個體性相互衝突後,脫離婚姻的抉擇,係屬於人權與思想的自由,抑或是人類發展下無所適從的脫序狀態?

從古至今,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構成的基本單位,以往父權體制下的婚姻,女性被賦予持家、生兒育女、放棄自己姓氏的角色期待,而現今65歲以上的高齡婦女,便是在此觀念下進入婚姻,但隨著幾十年的社會變遷,工業社會已轉變成為液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模式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婚姻與家庭觀念也不再單一,該世代的婦女接觸到了不同的婚姻思維,生命也走到經濟穩定、不再需負擔下班後還要照顧孩子與整理家務的「第二輪班」(The Second Shift) 、孝養長輩的責任已盡的階段,這時候的生活,倘若只剩下長期缺乏溝通與互動不平等的老伴,許多人會選擇就不再遷就於一張形式上的結婚證書。

誠然,家庭具備生育、社會化、經濟與照顧、情感、傳承社會地位的功能,是用以維持社會正常運作的重要關鍵,只不過,隨著現今社會的多元化,家庭的形態也不再單一,除了過往一男一女藉由婚姻所組成的家庭樣態外,單親、隔代教養、跨國婚姻等等不同的家庭型態,也大幅比率的增加,連帶地,維繫著家庭關係的婚姻制度也逐漸多元化,各年齡層的離婚、沒有辦理程序卻長期分居的卒婚、甚至還有伴侶離世後,另一半提起訴訟的死後離婚,再再挑戰了我們對於婚姻與家庭的既定觀念,特別是傳統婚姻價值逐漸退色之後,個人要如何在快速的社會變遷當中,以重新審視家庭、婚姻的概念內涵,從而學習接納不同於己身的家庭婚姻觀,此乃是我輩值得深思的生活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