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洋洋的五都市長選舉,終於告了一段落,只是,激清過後地檢視這一場民主政治定期性選舉的嘉年華會,那麼,若干延伸性的議題思考,還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誠然,成王敗寇的下場,總是引來令人噓唏與何必當初的事後諸葛之嘆,就此而言,問題的聚焦所在就不在於朝野兩黨的市長席次抑或是總得票數,而是精英之將的 民進黨候選人何以久攻不下中、北部的都會地區,至於,執政的國民黨又是否早已棄守投降南台灣的布局;連帶地,要如何重新塑造中間選民對於在野政黨的信心與 安心以及在朝的執政黨又要如何針對根深柢固的嫌隙以進行南台灣在地紮根與深根的修補工作,就此而言,五都選舉的結果,如果只是進一步地深化南台灣與北台灣 原有的區域對立,甚至於演變成為某種台灣北部區塊南韓化以及南部區域北韓化的兩極發展景象,那麼,對於這一場的選舉,朝野兩造的政黨,顯然都是不及格的, 畢竟,選舉的結果倘若是考量到個別政黨的利益權謀,這對於選舉結果所高度期待國族認同和福國利民的發展目標,就有可能應該因為銀彈或是子彈而毀於一旦!
事實上,維持平盤的結果,相當程度上只是突顯某種發展性的後果,這是因為:長久以來重北輕南的客觀事實,已然是形塑出某種為反對而反對的集體情愫和地域主 義,就此而言,政客站台時的不當言論以及候選人本身的道德瑕疵,早已因為中心信仰的意識形態而煙消雲散,連帶地,投票行為的去道德化以及民主選舉的情感 化,相當程度上,是會讓台灣社會的民主政治產生變質且扭曲發展的可性能,就此而言,執政當局理應是要如何身切檢討並且進行必要的社會性促進或補償的修補工 程,畢竟,一個國家兩個世界抑或是兩種情愫,這不僅會加速更大嫌隙的區域對立,更會成為國家進步的主要阻力,事實上,此一修補工程已然是超乎誰來執政的個 別政黨利益,並且要去思考:究竟日後是要花多少心思與力量,方能展現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所應該要有的公民素養!
最後,回到選舉作為一種理想的言談情境(ideal speech situation),那麼,未能見諸到個別候選人針對公共議題以進行應有的理性辯論,這多少說明了現行台灣地區的公民社會力量,還是未能形成一種穩定的 中介力量;連帶地,要如何深究選賢與能的民主政治真義,這亦彰顯出我們還是過於將再平凡不過的民主選舉,輕率地架接在神聖魅力的人治思維上,畢竟,如果民 主政治的真諦是在於監督政治、制衡政治與責任政治,那麼,成王與敗寇的選舉結果,就不應該只是用以推論下一場選舉候選人的人事布局,誠然,月旦風華的政治 人物,要思索的是究竟可以留下那些人身典範,而非只是某種汲汲營營於大位且非我不可的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