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虹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報載全國約有231萬人,亦即,有五分之一的勞工,因為要照顧失能、失智、身心障礙的家人而影響工作,換算下來,每年會有13.3萬人因照顧而必須選擇離職,此一結果不僅是個人、家庭、企業損失,更是國家的整體勞動力隱憂。有鑑於妥善的長照安排是可以縮短家庭照顧混亂期、穩定勞工就業、降低離職風險,民團召開記者會,提出「30 天有薪假+150 天無薪彈性請假」的口號訴求,透過此長期照顧安排假可以創造勞工、雇主、國家的三方共贏。(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 https://www.familycare.org.tw/news/11350)

誠然,長照2.0為了落實在地老化的政策目標,建構以社區為基礎之整合式服務體系,期能增進長照服務提供單位分布之密度,讓民眾獲得近便、多元的服務,像是提供從支持家庭、居家、社區到機構式照顧的多元連續服務,僅以2017年至2020年9月為例,從ABC據點的申請數量,便可看到服務已經開始呈現不正常比例的發展,衛福部原先的規劃為A據點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每一鄉鎮市區至少設置一處為原則,預估有469點;B據點複合型服務中心,原則上每一個國中學區設置一處,預估有829點;C據點巷弄長照站,原則上每3個村里設置一處,預估有2,529點;但是,長照2.0發展到2020年9月之際,A據點已發展到650點、B據點爆炸式成長為5,903點、C據點也成長到3,149點。

對此,需要思考的是長照2.0服務究竟是發生了什麼問題,首先,思考B據點為何可以吸引如此多的業者投入?連帶地,服務的品質在既有的評鑑體制中,是否可以確實掌控?更要關懷民眾是否在服務提供過程當中,能否得到適當且充足的服務內容?依據統計顯示,新申請人數自開辦開始至2019年9月,長照2.0已累計有55.9萬人數,但是,該年實際使用的服務人數為31.6萬,另家庭看護的移工人數約有27萬,從相關數據來看,長照服務約三成係聘僱外籍看護工、逾五成是由家庭獨力照顧,僅約兩成使用長照服務,反觀之下,因為鼓勵生育率而在托育政策中提供父母有育嬰假及兒童照顧假,另外,雖有家庭照顧假,但是,使用對象並不限長輩,面對超高齡社會的即將到來,無論是經濟壓力、親情照顧或是照顧品質的要求?預期將會有一批中年工作者為了照顧家中長輩,而必須面對離職或提早退休,或是需要到市場去尋者適合的長照服務。

冀此,政府要重新思考從家外照顧改由家庭照顧,相關單位也需要評估勞動人力的移動,還要面對我國經濟發展或老老照顧的社會問題?特別是現行的照顧政策是否貼近真實世界的相關需求,無疑地,台灣人口政策因應少子女化,而進行許多加碼調整的民粹政治,無論在補助津貼、服務提供及親職假三大類的福利政策,提供家庭多元的選擇,以期待可以刺激生育率的提升,相形之下,面臨高齡社會的當代臺灣地區,針對老人照顧政策,多半係以提供服務為主要的策略操作,長照2.0服務僅滿足家庭照護中部分的需要,不足的部分家屬仍需要自費到市場去購買服務,或是申請移工或改由家人照顧,依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失能長輩平均需要9年的照顧時間,這樣長的時間,在完成家人照顧的階段性任務時,是不太可能重返職場,職是之故,政府需要了解民眾在長期照顧需要的是什麼服務,也需要評估長期照顧假的可行性及執行內容,以讓勞工、雇主、國家得以共創多方共贏的共好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