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過去所謂的「啃老族」,是用來形容不願自立謀生的媽寶們,但是,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如今的大陸卻反而出現「黏小族」,意指的是,人過中年或老年的父母,越來越希望小孩能陪在身邊,從情感上、心理上、身體上都依戀孩子,此一從啃老族到黏小族的反差性對照,是有進一步商榷、論述之處。
基本上,上述從媽寶的「啃老族」到寶媽的「黏小族」,其所翻轉的不盡然只是地位、角色的易幟,而是某種含蓋身心靈的漸次轉換,換言之,生理範疇的諸多退化及其所帶動心理、經濟、社會、認知的不安全感,這才是該起黏小族的議題現象所在;連帶地,限縮於家族主義的傳統文化框架,此一情感、經濟抑或心理的依附,當只會其生理年齡的老邁,更形加深、擴大,如此一來,後續的老老照顧情事,甚或會演變成為某種愛之勞務的情緒勒索。准此,在這裡的思辨之處,斷然不在於從「啃老族」到「黏小族」的角色轉換,而是身心靈轉化之際,相與對應的扶持、陪伴機制設計,有無從單一到多元、從特定到分殊以及從家內到戶外,藉此營造出來某種多層、多樣和多面向的照顧服務體系,畢竟,老後人生的需求滿足課題,已然是一項全球化的普同趨勢,這也使得要如何見微知末以找出包括不同世代的「老化教育」、中高齡的「年老教育」和退休之後「老年教育」的充權觀念,從而成為變遷社會裡的一項公民德行。
事實上,斷然不能小覷所謂的黏小族情事,亦即,將複雜議題過於單一、單純化切割,並且視為是某種理所當然的行為表徵,畢竟,老化過程背後所直指的是複合變項的多重歸因拉扯,這其中包括有從失能到失智、從健康到亞健康、從健忘到譫妄、從自行照顧到加法照顧、從如常作息到醫護照料、從存在性孤獨到孤獨性存在抑或是從天邊孝子到牆外家屬;連帶地,扣緊生理、心理、經濟、社會、文化等等羸弱的不利因素,對於長者或家人來說,其所催化的除了是處處有求於他人的不堪情境外,剝奪性、累積性、滾動性的家屬照顧壓力,等待的不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便是無奈的生命對賭。冀此,如何將對於黏小情事的整體社會事實,從戰術操作的各項福利增進,以提升到戰略層次的基本權益保障,這部分的社會參與及其健康促進的政策定調,自當是有要回歸關乎於『老權』的關懷意旨,顯然,東方社會的照顧世代移轉化、照顧家族化和照顧私性社會化,這才是問題癥結之所在,進而忽略了社會照顧的機制設計,要如何得以完備建置和穩健運作的基本提問。
誠然,過往的「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指涉的是過度介入兒女生活,保護或是干預其生活,這就有如類似直升機般盤旋在兒女的身邊,但是,時空場景的轉變,怪獸般的直升機父母,業已轉身成為隨時需要被呵護的掃地機父母,如此一來,如何充權培力並且得以有所喘息於子女們的身心負荷,這更是當前長照家庭要如何獲致協力或協助的一項公共課題。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