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每年五月第二個禮拜的母親節已然成為一項重要的通過儀式時,相應於社會變遷而來的母親佳節,就有它更進一步深邃論述的必要。
首先,落實在不同時空條件而來的脈絡性意義,這使得對於從情愫、戀愛、婚姻到家庭組成等等的概念內涵,已然是產生質量同時俱變的發展樣態,就此而言,對於 母親佳節此一重要的通過性儀式,就不全然只是聚焦在資本主義的商品消費當中,而是要有它更為深層的探究,比如說:要如何面對父兼母職之不同內涵的母親佳 節?至於,各種型態的母職角色,又要如何有其比例原則的看顧和重視?准此,在這裡的探索真義乃是要如何因應時代潮流的變遷所出現母職之缺席、缺位與缺憾而 來的議題反思?連帶地,要如何正視到當前家庭本身的脆弱、羸弱以及怯弱性,從而規劃出讓家庭得以穩健運作的照顧藍圖和政策施為?就此而言,政府對於母親佳 節的積極性作為,是要跳脫出單純僅止於模範母親表揚的表相形式,而是要如何就各種型態家庭之生態環境、問題診斷、需求評估、資源盤點與服務計劃,以提出新 時代裡所應該要有的新家庭政策!?
基本上,藉由交換理論和互動觀點,亦可再一次地檢視歡慶母親佳節而來的延伸性思考,比如說:同時兼具為人女和為人媳這兩種角色身份的女性,要如何在親生母 親與夫家婆婆兩造之間,以摸索出可為的互動型態,畢竟,回到不同女性之於兩個世界的真實生活意義時,那麼,首先要被檢視的會是母女與婆媳之間的角色界限, 對此,從懷胎十月而來的母女關係,將會是一條從滿分開始扣起並且隱含日後加乘回報的連續性關係,至於,從新嫁娘而來的婆媳互動,則是一條從加分正式算起但 卻是有其上限和底線的跳躍性關係,也就是說,母女之於婆媳的本質意義是不盡然相同的,前者乃是同中存異,而後者則是異中求同,不過,倘若是以同住共處的時 間長短來分,那麼,婆媳倆人勢必要有起心轉念的恢宏想法,藉此跳脫出婆媳緊張關係的隱形線條。
事實上,母親佳節之於母女和婆媳不同關係而來根本提問,應該是要回到兒子與男人此一同一個人的身上,這是因為:從婚前到婚後的這個男生,一路下來盡是二位 不同的女性,相互接棒來輪流照料;至於,結婚之前的女子是娘家全家盡心呵護的寶貝,但是,婚後的女子卻是必需要一肩挑起照顧另外一個全家的重責大任,冀 此,相迎於母親佳節而來的觀念充權和機會教育,亦直指著男人要如何更為積極地扮演好為人子與為人夫的溝通性角色;連帶地,所謂的性別分工模式,是否也要因 應家庭樣態的不同而有其殊異的性別角色扮演,也就是說,要如何從母親節的歡慶活動裡,以反思從過去到現有所既存之於女性、母職角色扮演的制度性障礙與社會 性排除?
總之,一年一天的母親佳節,終將隨著明天的早起,以再一次複製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媳以及為人下屬的重角色緊張、角色衝突甚至於角色瓦解,誠然,有緣、有 份並且能夠長廂廝守和共處一室的夫妻和婆媳,本身就是一件福報,但是,相應於社會變遷所應該要有的覺省反思是:不婚也是婚姻的選項之一,而離異也是家庭的 樣態之一,換言之,要如何塑立起一個『差異、包容、多元、尊重』的心靈結構,這會是母親佳節裡一項相當重要的文明化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