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國立台灣博物館前年(2019年)起便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合辦所謂的「失智友善博物館處方箋」,也就是說,聯合醫院會針對失智患者,開出其中一項的處方箋之一便是「上台博館」,透過館內的文物展示、活動設計,以讓博物館成為治療失智、憂鬱等疾病的重要場所。

事實上,英國衛生部早於2018年便提出該項的「社交處方箋」(Social Prescribing),著眼之處乃是在於醫生針對患者的身心狀況,開出像是藝術治療或音樂治療等非侵入性的治療處方,誠然,作為某種認知功能障礙的失智症及其相關症候群,關乎到治療一事,自當也是一種總體的操作概念,如此一來,相互牽連的更是有其從生理到心理、社會、認知抑或是其它的領域範疇,這也使得上述的社交處方箋,無論是樣態、種類、項目、形式、內涵及其相關的配搭,將會是一項兼具有典範性移轉的創新措施,乃甚至於是遠遠超出減法照顧之類的概念翻轉,就此而言,如何讓上述得社交處方箋得以更為豐富、多樣,那麼,相與關聯的一干人等或事物(Stakeholders)及其策進作為,理當是要有超前部署的因應之道。

基本上,祭出非醫護性質的另類治療方式,除了是讓生理模式得以嫁接在心理或社會模式,使其有多元的處遇模式,扣緊社交處方箋的關照論述,還是有它從醫院到博物館、從診間到展覽室、從醫生到導覽員、從陪伴家屬到一般遊客以迄於從生理範疇的醫護處方到心理範疇的社交良劑等等的變遷內涵考察,特別是涵蓋居家、戶外、私密與公共之於整體環境布建所期待產生的境教效果,誠然,作為社會性存在的一份子,即便是失智病狀纏身,但是,諸如延緩老化的生理安全、人群互動的社會接納及其健康促進的自我實現,亦有其回歸到需求層級論(Need Hierarchy Theory)的基本提問,如此一來,在這裡的思辨討論就不僅止於該項社交處方箋的療癒效果,而是要如何相迎於後高齡時代的『照顧社會』趨勢,從而去深究從健康到亞健康;從失能、失智到多重;從個別屬性到社會資本;以至於從醫護到科技等等所必須要兼備的變革工程,遠地不說,該項博物館與醫療院所兩造的策略性合作,就不單單只是場域環境或治療方式的改變,而是如何藉由專業的對話機制設計,以找出回應於失智長者主體、尊嚴意義的處遇計畫,無疑地,這方面的建置作業,才正要開始。

總之,樂觀看待這類跨域協力的合作模式,這也使得更多的跨域量能,實有其跨域團隊組成的更高期待。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