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因應於即將到來的農曆新年所出現寺廟參拜的現金交易困擾及其可能衍生人群聚集的社交感染,某一商業銀行推出『嗶經濟』的電子支付系統,亦即,到寺廟參拜時像是買金紙、添香油錢、點燈或捐款等,即可藉由悠遊卡、信用卡等線上刷卡系統,完成銀貨兩訖的另類交易,同時,也可以免除廟方的金流管理和信眾近距離接觸的多重疑慮,這也使得該項的電子支付宮廟化,實則是有其時代脈絡的變遷意涵。

基本上,將商業操作與信仰行為相與結合的策略性合作,由來甚久,遠地不說,每年繞境進香所牽動的信仰活動及其規模經濟,早已是讓各行各業蠢蠢欲動於該項大量、及時且流動性質的信仰經濟;連帶地,在尋常的生活世界裡,藉由信用卡消費以將該筆收續費之比例原則回饋給特定寺廟的「與目的相關的行銷」(cause-related marketing,簡稱 CRM)或善因行銷,更是已經蛻變成為一項普及、普遍的「公益認同卡」(affinity card)型態(『你刷卡、銀行捐錢給你認同的公益團體』),只不過,上述的運作型態要不是聚焦於祭祀圈、信仰圈的信仰行止,便是藉由市場消費來達到"消費兼行善、刷卡積功德"的新利他主義(neo-altruism),這多少是有單一、被動、消極和欠缺機變的時代意義,如此一來,上述的電子支付宮廟化舉措,就不單單只是可以免於社交感染的應變作為,而是讓信仰行為本身諸如消災祈福的對稱性關係,可以有多元的轉換機制和契合意義。

冀此,推動『嗶經濟』的線上刷卡系統,傳統宮廟一舉成為實踐數位金融的交易場域,這既是貼近民眾與信眾所之於如常消費習性的時代潮流所趨,同時也是宮廟自身進行財務目標管理的一項組織再造課題,特別是從人在現場的宮廟實體,進一步地延展到雲端世界的網路線上,藉此從事各項人性需求的宗教信仰之旅,顯然,這將會是一場寂靜、無形的宗教變革運動,如此一來,若干預期與非預期性的發展性後果,是有超前以對的必要,比如:該項偏向於商業手法的市場運作模式,要被突顯的是新穎的另類促銷手法,藉以達到信仰超級市場的吸納目的?抑或更是需要回歸到信仰的主體性意義上,藉由該項世俗範疇的工具理性,以進行關涉到神聖領域裡各項價值理性的自為反思,更遑論於寺院、宮廟之類的敬畏、參拜本身所隱含的體驗之旅和心靈淨化,這一部分斷然不是電子支付系統就可以一掃而過和一筆帶過的?

總之,關於電子支付宮廟化一事的延伸性思考,除卻有其人潮、商機和規模經濟的工具性作用外,還原回到『宗—教—宗教』之個體、集體抑或是整體的關照意義,那麼,信仰行止所呼應的數位時代,對於該項的『嗶經濟』還是要有更多的人文思維和內在思索。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