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佑杰
(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碩士學位學程研究生)

 

報載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於今年(2021年)1月11 日 舉行公聽會,針對「社安網2.0」做討論,有第一線人員指出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中,對於自殺個案關懷所做的新設計,會對前線人員造成困擾,無法保有彈性,反而可能會對訪視個案造成困擾,對此,王婉諭強調,行政院若不及早進行「跨部會」溝通與合作,社安網將永遠無法發揮實質作用,王婉諭同時也指出,「社安網2.0」忽略了社區關懷訪視員、自殺關懷訪視員與心理衛生社工各自的專業自我,變成只要有自殺行為就將個案交到心衛社工手上,相當不合理,也與實務流程有很大的脫節,畢竟,從現場的服務經驗顯示,自殺通報個案不見得有精神疾病確診,也可能是源自於日常爭吵或衝動自傷的某種行為後果。

依據財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協會的最新統計,全國自殺人數自民國83年起即逐年增加,在民國95年來到新高4,406人後,至今(2019年)每年都是維持在3,700人上下,而且不論男女,15-24歲的自殺人數明顯有逐漸上升的趨勢,事實上,社會安全網2.0 也針對這個現象,提出了自殺個案通報新制,新制要求「要訪視到本人才算開案」,而且第一個月必須密集訪視 4 次,達標之後,自第二個月起,同舊制的訪視規定,一個月至少訪視兩次,對此,衛福部的解釋說法是因為研究顯示,個案再次自殺的風險在自殺企圖的30日內最高。

基本上,我國的自殺防治策略分成三大部分,分別為指標性(indicated)、選擇性(selective)以及全面性(universal)三種不同的防治策略,這其中,選擇性策略的對象為高風險族群,著重在強化心理健康篩選及高風險群的辨識,而「自殺防治守門人」就是擔任「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早期協助」的關鍵角色,換句話說,守門人在看到求救訊息,並於對方需要之時,給予鼓勵及資源協助,陪伴他度過想要尋求死亡的低潮期,根據研究顯示,守門人策略的確是可有效降低自殺率,而自殺關懷訪視員與心理衛生社工即是擔任這個守門人的角色。

針對王婉諭及第一線社工的建議,個人認為有其必要予以檢視和釐清之處,首先,依據衛福部對於心理衛生社工的定義,其服務對象為精神照護系統與保護系統同時在案的國人,依107年10月30日的統計,總數為2,571人,而那些非同時在案的精照個案,則是由關懷訪視員及公共衛生護士負責訪視,由此可知王婉諭所言「只要有自殺行為就將個案交到心衛社工手上」並非衛福部的服務輸送設計原意。

其次,談到跨部門溝通,事實上衛福部於去年5-6月辦理北中南東5場次公聽會,250人次參與,參與對象含括社工人員、民間團體、專家學者、中央及地方政府、民意代表助理以及一般民眾等,以充實第2期計畫的內容,同時為了降低自殺關懷的訪視負荷,也規劃增加自殺關懷訪視人力及督導,並以至113年1名關懷訪視員負責50名個案為目標,但是,從王婉諭這次的公聽會來看,政府在溝通和廣納建言這方面,顯然還是有可以改善空間;最後,依據去年5月的統計,心衛社工平均在職月數為9.69個月,澎湖縣的心衛社工更是平均二個月就離職,這也再一次突顯社工專業及其跨部門的合作問題,政府雖已注意到這個現象,但仍未能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

誠如蔡總統承諾要「接住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因而,社會安全網2.0被賦予高度的期待,以便於針對過往的漏洞予以強化,對此,我們衷心期望自許最會溝通的政府,真正能夠做到人民的充份溝通,以讓社會安全網2.0更臻完善,這才是全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