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彰化市公所慣例都會在每年農曆春節的前夕,發放給年滿70歲以上長者6,000元的「春節敬老禮金」,今年(2021年)也是照樣如常辦理,預計將會有25,085位的高齡長輩,可以領取到發放總金額高達1億5051萬元的大紅包,這也使得相與衍生的議題現象,有待進一步的深究。

誠然,該項已經是執行有24年之久的福利津貼(welfare allowance)措施,早已經不知道輪過幾次的政黨輪替,但是,即使是換人做看看抑或是大環境的經濟景氣也不盡然是如此看好,但是,該項惠民的恩澤政策,依舊如昔甚或是不敢加以挑戰,畢竟,重要的不是民之所欲要如何常在我心,而是這一群資深公民的長者們,背後所代表的乃是一股龐大的特定選民族群,如此一來,就只能蕭規曹隨般因循苟且不敢造次。冀此,在這裡的思辨真義無非點明出來:始作俑者如24年前提出此一政見訴求的該名政治人物,該項的民粹政見,盡然是始料未及可以流芳萬世,而此一資源相依、排擠的齒唇關係,似乎也並沒有隨著社會文明的進化,而提升所應該要有之觀念充權的機會教育,乃至於是直指某種基進的公民變革力量,顯然,這一點是殊為可惜。

基本上,扣緊工具範疇的概念範疇,那麼,上述的「春節敬老禮金」還是有值得探究之處,畢竟,該項隱含『好康獲得免費福祉』的福利津貼措施,舉凡從非排貧或排富到最後只有設籍限制的排他條款;從人籍到人籍不一定要合一的生活機能考量;從現金到轉帳的兩種變通發放方式;以迄於採取的是皆大歡喜的社會效果(social effectiveness)而非是資源有效挹注的成本效果(cost effectiveness),在在說明了對於該項「春節敬老禮金」的需求性思考,比較是由下而上的自覺、表達性需求,而非是由上而下的規範或比較性需求,如此一來,彰化市公所自身的財庫良窳抑或是可能的財政危機,斷然也不會是決策評估的考量因素,更遑論於從對象之間(兒、婦、老、少、障或是其他)到對象之內(一般長者、特殊長者到多重弱勢長者)以迄於從項目之間(就醫、安養、社會參與或健康促進)到項目之內(在家老化、在地老化、機構老化的高齡樂活措施)等等所必備的理性評估機制。

總之,相迎於高齡少子女化的人口海嘯危機,即使彰化一市受惠於該項的「春節敬老禮金」,而得以讓彰化市的總人口數產生社會性質的增強作用,但是,屆齡70歲以上的高齡長者,除卻是資深公民的依賴人口外,就其人口轉型、人口結構抑或是人口組成的層次性轉化作用,還是需要回歸到『婚—生—教—養—衛』以及『樂業—安居』的基本提問,如此一來,要如何扣緊以老人或是70歲以上高齡長者為先的特定族群,進一步地擴及到全齡人口所攸關到需求滿足或風險規避的各種社會安全保障措施,那麼,該項民粹、討好且殘補的福利津貼作為,是要有解構和新構的必要,至少,如何讓每年1億5千多萬的該筆經費,能夠產生或發揮更多的挹注效果或福利服務效應,而非只是錢入口袋般的保守作法,如此一來,福利津貼背後所欠缺的福利意識及其社會連帶情感(social solidarity),這才是該起議題現象真正的發展性危機所在。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