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郁淑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報載台北市政府在今年(2020)7月初發文各機關學校,因為要落實E化,各機關明年起不得訂購紙本「報章雜誌」,連圖書館、北美館都要禁止,若是要訂紙本,須專案簽請市長核准。消息一經傳出,引發各方的議論,對於讀者來說,不論是在戶政事務所洽公的等待時間,或者專程去圖書館看報章雜誌,對於已習慣閱讀紙本的長輩來說,已然是嚴重剝奪市民自由選擇閱讀媒介的權利。
事實上,圖書館員也都知道,有些國外報刊,訂閱電子刊物或資料庫,比訂實體報刊昂貴許多,甚至有些的優良雜誌是沒有E化的型式,因此,貿然取消訂閱,對於有需要的讀者來說,是非常的不尊重,連帶地,台北市府未經考量,就發文禁訂紙本報刊,這也造成下屬機關學校的諸多困擾。
以大多數人而言,從小到大,閱讀的主要來源就是紙本,因此,馬上貿然改變只剩下了電子化閱讀,其實是很難適應的,這是因為:首先,是家長擔心太早讓兒童接觸電子產品,對身心都不好,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台灣小學一年級學童的近視率為22%,小六學童卻大幅提升至66%,國中後增加為77%,到了高中,學生近視率居然高達85%,有鑑於近視人口比例正以驚人的速度竄升,家長關心的是孩子的眼睛健康保健,不希望孩子過早使用3C電子產品,然而,數位化的變革,讓紙本文章漸漸的沒落,而資訊爆炸的網路訊息,更是不斷充斥在大家的日常生活,雖然快速,但也充滿虛假與混亂。
其次是多數的長輩已經習慣閱讀紙本,台北市政府貿然禁訂紙本報章雜誌,如此的躁進作法,更是凸顯限制閱讀自由、科技傷害等根本議題,對於閱讀環境是很不友善的,事實上,推動閱讀E化本是良善且漸進的未來趨勢,不過,即便如此,紙本仍有讓心情靜謐與性情薰陶的諸多功能,台灣的知名學者、作家洪蘭曾說,閱讀是文明的指標之一,尤其是讓孩子更應培養閱讀習慣,使其心靈能夠獲得昇華,特別是透過閱讀,當可激發創造力,這是他們成長中所無法取代的價值。
在社會福利行政的課堂裡,老師也經常提到國學四書之中《大學》的「定、靜、安、慮、得」,當我們求學階段告一段落,學校畢業進入職場,是否能抽空靜下心來,翻閱一本雜誌、一本小說即便是一本漫畫?以個人的閱讀習慣和觀察,電子閱讀往往適用於資訊快速的瀏覽,至於,一本散文或是小說故事敘述,甚至研討期刊報告,還是習慣翻閱書籍紙本的細讀。
紙本的閱讀,可讓心沉澱、反覆再讀,以訓練思考的能力,從而讓記憶成為長期記憶,資訊轉換成為知識,特別是思考和知識的積累,更是需要縱向的深入內化,進而衍生判斷力,因此,為了因應閱讀習慣的多元,即使是要透過全面限定網路化,來加強推動全市乃甚至於全國網路化,也必須要了解紙本使用的優點,美國認知神經學家、兒童發展專家瑪莉安・沃夫(Maryanne Wolf)專研神經科學、發展心理學家及閱讀教養,近年出版的《回家吧!迷失在數位閱讀裡的你》(Reader, Come Home: The Reading Brain in a Digital World)一書,從腦神經科學和兒童認知發展的觀點,透過嚴謹理性的研究證據,提出注意力、記憶力與知識組織,以回應數位資訊洶湧的挑戰。
紙本報刊帶給人們的諸多好處,包括有在閱讀的過程中建構文本心智地圖,人腦對於文字,是以實體方式記載書寫,也能描繪尚未釐清的表徵本質,對此,呼籲大家不要太沉迷數位閱讀,紙本閱讀才能養成專注的精神,依沃爾夫看法,智慧型手機等現代的數位媒體,是不適合「仔細推敲語言、提出自己的疑問與思考」的媒體,根據數位媒體與紙張媒體的比較調查:在歐洲從2000年到2017年,花了17年調查17萬名年輕人,結果是使用紙張媒體的人,在談話的內容、來龍去脈、場景等,不但能記得而且更能了解。
閱讀時,視線在紙面上隨著文章往前走,有時會返回複習,然而,數位媒體則是鋸齒形往前走,如果是紙張,本來就有花心思想深入了解的心理準備,但是,數位媒體畫面卻是一直往前走,似乎在「趕時間瞄過」,電子書也有同樣的問題,不會仔細推敲,無法「深度閱讀」,同樣的模式對於新聞的了解也是適用的,數位新聞瀏覽只會看到簡單將發生的事情敘述。
我們一直希望自己是個有文化、有品的社會和城市,以色列籍的倫理學家、社會學家阿維賽・馬格利特(Avishai Margalit)的重要著作《有品社會:一個組織和制度不羞辱人民的社會》(The Decent Society),此書倡議「有品社會」的定義,簡單講,就是一個組織和制度不會羞辱人民的社會,書中在〈文化〉章節提到「…文化不是內容問題,而是表現的形式和可能性的問題…。」,實行E化政策,不是單靠「不得訂購紙本報章雜誌」就能達到成效,而單一且過於簡化的政策,將會使人民感受不被尊重,甚至感覺台北市政府的這項政策,似乎是缺乏應有的文化涵養。
因此,政策規劃必得更加嚴謹且通盤考量,難道E化閱讀與紙本不能同時並行嗎?或在實行比重不能從中做調整嗎?施政者如能貼近於人民角度,將心比心,推出好的政策,必定一呼百應得到支持,以台北市政府推動落實閱讀E化這項政策為例,理應先廣納人民意見,考量大眾的需求,循序漸進,而非只想求取快速成效的政績,如此逼來,必定會引起更嚴重強烈的反彈。
總之,在此筆者極希望,執行者能再三評估,視實際需求彈性調整,使得喜愛書香、報章雜誌的讀者,能夠保有更好的書香閱讀環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