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教育部預告修正<幼兒園教保服務實施準則>,藉此鬆綁現行幼兒園的外語教學限制,從而以實現蔡英文總統所喊出二○三○年的「雙語國家」目標,如此一來,相與衍生出來的考察論述,是有它進一步深究之必要。

誠然,對於上述<幼兒園教保服務實施準則>的修正舉措,是否有因勢利導於當前幼兒園主打雙語的漸增現象,就此而言,如何去正視已經是蛻變並且成為整體社會事實的該項學齡前雙語教育,那麼,針砭之處就不全然只是聚焦在對於幼兒園外語教學限制的鬆綁放寬,而是須進一步地通盤檢視當前之於語言學習及其文化教育的制度設計與運作施行,究竟是出現了什麼問題?畢竟,「語言」當只是「文化」內涵的其中一個環節,其所牽涉到風土民俗、典章設計、歷史背景等文化內涵,如何得以有系統的傳衍,藉此避免將『聽—說—讀—寫、想』的語言學習一事,直接窄化在對話溝通的某種技術性操作上,更遑論於如何納入常民世界裡各項生活序曲的消化、內化與轉化?

基本上,扣緊推動「雙語國家」的目標管理,相關的議題意旨,還是有待進一步廓清,這是因為:在這裡所指涉的「雙語」,究竟是那二種語言?中文與外語抑或是北京話國語與常民話語?係要獨尊英美國家的單一語言還是尊重包容於其它的不同語言?抑或何以只是雙語而非多種語言以及是否也要將程序語言,納入為另類的「雙語」,藉此相迎於電腦語言的未來新世紀?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一方面指陳出來的是,相關的考察重點斷然不只是侷限在於「語言」的本身或是語言種類的分殊、組合或配套措施,而是在其文化傳承教育的制度性設計裡,我們期待語言及其語言的學習、功能,可以扮演什麼樣的多元角色以及又能夠發想出來什麼樣的催化影響?

事實上,根據現行<幼兒園教保服務實施準則>的相關規定,幼兒園是不得進行全日、半日或分科的外語教學,而所謂的雙語教學,就僅能從國小的三年級開始教導,但是,為了避免外界誤會政府禁止幼兒園外語教學,教育部主管機關將刪除外語教學的相關限制,改為『不得進行以精熟為目的之讀、寫、算教學』,同時,課程仍以統整方式實施,不得單開一科教英語,無疑地,該項教育行政的策進作為,是否有讓持有補習班牌照的雙語幼兒園,得以就地的合法化,以至於會誘使更多的私幼朝其全美語的市場布局發展;連帶地,糾結於『不要輸在起跑點』的文化認知基模,那麼,從過去提早的注音符號或握筆學習,這使得該項鋪天蓋地的雙語化或全美語化,是否也會因為語言程度和學科成就的相與掛勾,而增生更多的學習迷亂現象,更遑論捨本逐末於語言的流利及其對於生活常規的漠視,抑或衍生出來更多語言學習的階層化效應?

總之,作為海島移民的台灣社會,「語言」本來就是一種海納百川且渾然天成的既成現象,如此一來,當務之急,乃是全面檢討當前島內語言教育的缺失或闕漏所在,此一固本的札根作法,實屬必要且基進,而非本末倒置於如何說出一口流利的外語,更遑論於如何創造一個開口說話的語言環境?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