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針對國內新住民的人數已經超過56萬人,為了讓新住民及其家庭有多元的學習機會,教育部同步補助地方政府設立專屬的新住民學習中心,並且針對新住民終身教育的相關議題進行研討,期待藉由分享多元文化課程與活動經驗,以激盪出新思維,藉此深化新住民教育活動內涵,只不過,關乎到新住民的議題內涵,實則有其深邃、多重、轉折及其展望未來的綜融解讀,是有加以正視的必要。

誠然,無論是擺脫宿命的任務下嫁或是為愛情走天涯的求全圓滿,這一群以女性居多數的新住民,業已成為不能加以漠視的特定或特殊的社會動員族群,就此而言,關乎到「新住民人口族群」作為某種集體意涵的整體社會事實及其相與衍生出來的各項需求滿足或風險規避,就不單單只是限縮在教育端的多元文化學習或終身教育旨趣,而是需要進一步地拉高到涵蓋婚姻移民政策、專屬法令典章以及制度統合的串聯性思考,特別是要提升至中央部會層級之於「新住民發展委員會」的主管機關與專責單位,藉此宣示對於新住民相關權益保障的懸念所在,也就是說,從原住民到新住民、從主流民族到弱勢民族所涉及到族群、種族抑或是國籍別的分殊關照,從而找出一種『同中存異』與『異中存同』的多元文化的民族(種族)融合政策。

冀此,對於新住民及其所延伸出來的各種議題現象,是有必要提升到國安層級的綜融視野,藉此擴及到人口、家庭、內政、衛福、教育、勞動、產經、司法、外交、文化之整全多層的多面向考察;連帶地,作為某種複合變項的「新住民」,更是需要兼具工具範疇與規範層次的並進思考,如此一來,從抽象到具體;從規範到工具;從原生國到台灣社會;從新嫁娘到新住民;從身份認同到社會認同、國族認同;從婦女政策到兒童政策、家庭政策、勞動政策、福利政策抑或是文化政策;從個體範疇的新住民到集體範疇的婦幼或夫妻以至於整體範疇的多元文化家庭;從語言適應到家庭適應、社會適應以迄於文化適應之不同階段、內涵的生活適應;從新嫁娘的權控關係到家計主要承擔者的社會資本以及從飄泊尋岸到安身立命;以迄於從生命事件、生命過程、生命流點、生命週期到生命歷程及其生命故事,在在點明出來如何加快速度以填補這一段歷史真空的生命圓缺追索,而此一『新住民學』將會是需要被嚴肅看待的社會變革工程。

總之,『日久他鄉變故鄉』其所指涉的除了是人性的無奈喟然外,要如何讓糾結於新住民、多元文化家庭及其社會融合的台灣一地,多些相迎於未來願景的達觀,那麼,檢視變遷之中『移民台灣』的主體性意義及其歷史教育涵養,這更是一項迫在眉睫的公民課題。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