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隨其第二波COVID-19的蠢蠢欲動,這使得關乎到口罩購買現象,再度成為了一項全民瘋狂的集體行為(collective behavior),只是,糾結口罩的購買及其諸多迷亂行徑的社會心理認知叢集,會是該起議題現象的針砭探究之所在。

誠然,從今年(2020年)的一月份開始,COVID-19便以鋪天蓋地方式,吞噬了您、我如常的生活世界之際,「口罩」也成為有限理性的人類用以對抗生理病毒所僅存的唯一憑藉,剎那之間,需求創造供給而來的口罩供需失調情事,也造就了口罩經濟學、口罩政治學、口罩社會學及其口罩心理學等不同的考察切入重點;連帶地,從架上的直接購買到實名的排隊購買以迄於不同通路的限制採買,「口罩」不再只是一般般的尋常財貨,而是一種的殊價財貨(merit goods),從而表述的也是含蓋健康維護、社會資本及其生命政治的諸多意涵。冀此,即便隨其從春暖花開到盛夏之際,配戴口罩已非是一項強制性質的應為行徑,但是,穿戴口罩一事,似乎有從外顯的行為表徵,轉化並成為某種的認知態度,只不過,該種的心靈結構不單單只是侷限在公共衛生及其流行病學的狹隘生理範疇,而是蘊含更多口罩次文化的概念內涵。

遠地不說,除了特定的職種或工作屬性使然,口罩的佩戴業已成為一項不分性別、年齡、職業與情境的跨界行徑,但是,要如何從避免染病的利己止惡,以進展到健康維護的利他共好,那麼,對於配戴口罩的文明內涵,還是需要有創造性轉化的變革工程,畢竟,心思早已不再是如何精進己身,藉此避免有可能會戕害身心的不必要行為出現,而是鬆懈以對的心情和料敵之輕的態度,藉而輕忽了國家機器對於「口罩政治」的不當操弄,如此一來,任憑佩戴口罩的恣意行徑,成為了一成不變的制式作為,進而在尋常的生活秩序當中,找出變則通的生活樂趣,於是乎,從口罩的樣式、顏色、造型、規格、功能到售價,就成為一項集體意義的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這當中包括有從只是單純排隊的「群眾」到擁有集體目標的「團體」、從利己行徑到從眾行為以迄於諸多的社會心理學的認知發想,像是口罩製成的任何一個環節所可能會發生的運作失靈情況,像是材料、功能等,進而造成人身安危之於風險管理的「瑞士起司理論」(Swiss Cheese Theory);害怕錯過無法擁有特殊造型口罩所產生焦慮不安症狀的「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為FOMO),固然,錯失恐懼症可能是根源於人類為了尋求生存資源或是逃避風險而採取的一項從眾行為,但是,隨其社會迷亂複雜度的不斷提升,識別資訊的真偽也變成越來越困難務,更是需要思考的乃是「欲求」與「需求」以及「想要」與「需要」之間的差別,藉此避免讓自己迷失在資訊爆炸的當代社會中。

連帶地,購買特定顏色口罩的行徑,就其有如本末倒置的荒謬行為背後,是否也隱含某種童年逆境的「深井效應」(The Deepest Well Effect);作為擁有特殊造型口罩的一種犒賞(rewarding),此一被強化的吸引力,是否也會讓行為與成癮性兩者之間產生某種「成癮行為」(Addictive Behavior)的選擇性親近;何以購買這些殊異口罩,會成為一項具有強烈渴望並且急於想要完成的認知閉合(Cognitive Closure)傾向,進而形成所謂的「蔡格尼效應」(Zeigarnik Effect);以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解釋COVID-19的可能影響,最終出現無可挽回之重大傷害的「黑天鵝效應」(Black Swan Effect);訴諸於疫情之際的報復性消費行為,那麼,該項就在妳、我眼前的危機,我們卻還是寧願選擇視而不見之苟且方式的「灰犀牛」(The Gray Rhino);一成不變的防疫生活,致使人們不會去注意到不符合倫理規範行為的緩慢變化,久而久之該項搶購造型口罩的重覆行為,導致倫理麻木和倫理困境的「滑坡效應」(Slippery Slope Effect);在意的是顏色、造型,而非是口罩的防護機能,這也代表著一種近似反諷的幽默,並可視為是對於日常生活中諸多不滿之認知排解的「莫非定律」(Murphy’s Law);儘管每個人心中都不願意,但卻經常會做出違背個人意願之集體決定的「艾比林矛盾」(Abilene Paradox);以及特殊造型口罩的搶購,是否也意指一個人的思維脈絡不夠寬廣,就有如身處隧道中,無法看到隧道盡頭的路徑,無法對當前的環境和處境做出正確的判斷,也未能意識到事物未來之發展趨勢的「隧道效應」(Tunnel Effect)或不可思議之惡的「路西法效應」(The Lucifer Effect)。

總之,關於口罩的購買及其諸多迷亂行徑的社會心理認知叢集,解讀的面向、內涵極為複雜、深邃,但是,如何從供給衍生出來更多之需求或欲求的商品促銷手法當中,找出應該要有的自為反思,否則,包括口罩在內的任何社會迷亂或脫序行徑,當只會不斷地湧現在您、我的生活世界之中。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口罩的購買及其諸多迷亂行徑的社會心理認知叢集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關鍵字:口罩、實名制、口罩次文化

隨其第二波COVID-19的蠢蠢欲動,這使得關乎到口罩購買現象,再度成為了一項全民瘋狂的集體行為(collective behavior),只是,糾結口罩的購買及其諸多迷亂行徑的社會心理認知叢集,會是該起議題現象的針砭探究之所在。

誠然,從今年(2020年)的一月份開始,COVID-19便以鋪天蓋地方式,吞噬了您、我如常的生活世界之際,「口罩」也成為有限理性的人類用以對抗生理病毒所僅存的唯一憑藉,剎那之間,需求創造供給而來的口罩供需失調情事,也造就了口罩經濟學、口罩政治學、口罩社會學及其口罩心理學等不同的考察切入重點;連帶地,從架上的直接購買到實名的排隊購買以迄於不同通路的限制採買,「口罩」不再只是一般般的尋常財貨,而是一種的殊價財貨(merit goods),從而表述的也是含蓋健康維護、社會資本及其生命政治的諸多意涵。冀此,即便隨其從春暖花開到盛夏之際,配戴口罩已非是一項強制性質的應為行徑,但是,穿戴口罩一事,似乎有從外顯的行為表徵,轉化並成為某種的認知態度,只不過,該種的心靈結構不單單只是侷限在公共衛生及其流行病學的狹隘生理範疇,而是蘊含更多口罩次文化的概念內涵。

遠地不說,除了特定的職種或工作屬性使然,口罩的佩戴業已成為一項不分性別、年齡、職業與情境的跨界行徑,但是,要如何從避免染病的利己止惡,以進展到健康維護的利他共好,那麼,對於配戴口罩的文明內涵,還是需要有創造性轉化的變革工程,畢竟,心思早已不再是如何精進己身,藉此避免有可能會戕害身心的不必要行為出現,而是鬆懈以對的心情和料敵之輕的態度,藉而輕忽了國家機器對於「口罩政治」的不當操弄,如此一來,任憑佩戴口罩的恣意行徑,成為了一成不變的制式作為,進而在尋常的生活秩序當中,找出變則通的生活樂趣,於是乎,從口罩的樣式、顏色、造型、規格、功能到售價,就成為一項集體意義的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這當中包括有從只是單純排隊的「群眾」到擁有集體目標的「團體」、從利己行徑到從眾行為以迄於諸多的社會心理學的認知發想,像是口罩製成的任何一個環節所可能會發生的運作失靈情況,像是材料、功能等,進而造成人身安危之於風險管理的「瑞士起司理論」(Swiss Cheese Theory);害怕錯過無法擁有特殊造型口罩所產生焦慮不安症狀的「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為FOMO),固然,錯失恐懼症可能是根源於人類為了尋求生存資源或是逃避風險而採取的一項從眾行為,但是,隨其社會迷亂複雜度的不斷提升,識別資訊的真偽也變成越來越困難務,更是需要思考的乃是「欲求」與「需求」以及「想要」與「需要」之間的差別,藉此避免讓自己迷失在資訊爆炸的當代社會中。

連帶地,購買特定顏色口罩的行徑,就其有如本末倒置的荒謬行為背後,是否也隱含某種童年逆境的「深井效應」(The Deepest Well Effect);作為擁有特殊造型口罩的一種犒賞(rewarding),此一被強化的吸引力,是否也會讓行為與成癮性兩者之間產生某種「成癮行為」(Addictive Behavior)的選擇性親近;何以購買這些殊異口罩,會成為一項具有強烈渴望並且急於想要完成的認知閉合(Cognitive Closure)傾向,進而形成所謂的「蔡格尼效應」(Zeigarnik Effect);以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解釋COVID-19的可能影響,最終出現無可挽回之重大傷害的「黑天鵝效應」(Black Swan Effect);訴諸於疫情之際的報復性消費行為,那麼,該項就在妳、我眼前的危機,我們卻還是寧願選擇視而不見之苟且方式的「灰犀牛」(The Gray Rhino);一成不變的防疫生活,致使人們不會去注意到不符合倫理規範行為的緩慢變化,久而久之該項搶購造型口罩的重覆行為,導致倫理麻木和倫理困境的「滑坡效應」(Slippery Slope Effect);在意的是顏色、造型,而非是口罩的防護機能,這也代表著一種近似反諷的幽默,並可視為是對於日常生活中諸多不滿之認知排解的「莫非定律」(Murphy’s Law);儘管每個人心中都不願意,但卻經常會做出違背個人意願之集體決定的「艾比林矛盾」(Abilene Paradox);以及特殊造型口罩的搶購,是否也意指一個人的思維脈絡不夠寬廣,就有如身處隧道中,無法看到隧道盡頭的路徑,無法對當前的環境和處境做出正確的判斷,也未能意識到事物未來之發展趨勢的「隧道效應」(Tunnel Effect)或不可思議之惡的「路西法效應」(The Lucifer Effect)。

總之,關於口罩的購買及其諸多迷亂行徑的社會心理認知叢集,解讀的面向、內涵極為複雜、深邃,但是,如何從供給衍生出來更多之需求或欲求的商品促銷手法當中,找出應該要有的自為反思,否則,包括口罩在內的任何社會迷亂或脫序行徑,當只會不斷地湧現在您、我的生活世界之中。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