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佑杰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今年(2020年)的端午連假首日,國道五號連塞了32小時,創下有史以來最長的塞車紀錄,為此,交通部委託中華民國運輸學會來為連假塞車找出解方,學會提出有七項的建議,除了匝道管制、擴大高乘載路段、時段外,也建議連假期間,不僅取消里程優惠,還要加價將差別費率提高為十倍。

消息一經傳出,想當然爾是立即引起不小的反彈,像是每天通勤往返宜蘭、台北的民眾,認為這是在懲罰宜蘭人、宜蘭市長江聰淵也說「交通建設不完善造成塞車,政府應該補貼,不是懲罰性加碼通行費。解決塞車問題不該本末倒置,如果用懲罰性措施,會造成民眾不敢來宜蘭,不敢使用道路,讓民眾以為宜蘭是一個不歡迎人家去的地方,陷宜蘭於不義,並不公平。」

事實上,自2006年6月16日雪隧全線通車以來,塞車始終都是一個難解的課題,每逢年節或連假,除了高乘載管制、夜間不收費、匝道管制及168國道資訊提供外,似乎也提不出其它有效的解決辦法,如果,我們換個方式思考:為什麼大家都往宜蘭跑?為什麼大家都要走雪隧?為什麼大家都要自己開車前往?為什麼大家明知一定會塞車還是要在尖峰時段上路?這當中糾結多少「人、事、物」因素?因此,光是只從技術層面來設想方法,毫無沒有考慮到人的想法,勢必還是無法跳脫現在的塞車困境。

先就旅遊目的和形式而言,大多會是一家大大小小或三五好友一起出遊,享受的是旅途間人與人的相處和情感連結,只要是人對了,所到之處及每分每秒都可以留下美好的回憶,所以,處處是風景,日日是好日,我想這可以部份解釋上面所提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認知基模。

既是如此,從家裡到宜蘭,就不會單純只是甲地到乙地的問題了,點和點之間的線就會變成面,進而可交織出各種有創意的應對方案,例如,坐火車的話,我們可以結合途經之地的特色或活動來開發火車之旅,也可結合接駁巴士開發輕旅行;至於,自行開車的話,也可在台二和台九開發幾個點,隨其季節以推出不同的主題活動,抑或是結合特色飯店而有不同的住宿套裝行程;或是鼓勵民眾分享自己的私房路線或創意行程規劃,當創意開始發想,就不會落入俗套而侷限於分流和分時上路之間,百思不得其解。

誠然,分流還是必需,手段還是要有,現行各種措施也都不能免,縱使調升差別費率,也不失為策進作為,但是,關鍵點還是思維必須要突破,政策必須要柔軟,如此一來,才能民之所向、金石為開。

其實,這次學會也有提到觀光局可在台二及台九延線多辦活動,吸引民眾前往;甚至可透過「預約制」,抽獎鼓勵民眾自行上網登錄預計出發時間、預計使用哪條道路等建議,只不過,大家只專注於差別費率提高十倍這個議題,而未能發揮點線面的集思廣益,是有點可惜。

中秋連假轉眼即至,你打算如何充分享受這趟塞車時光並留下美好的回憶?好一個點和點之間的美麗與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