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郁淑
(中國文化大學學士後社會工作師學分班學生)

 

日前在社會學這課堂裡,陸續看到時事七字箴言出現有「中年打工有一族」及「中年單身打工族」,剛好這陣子在書店看到小林美希著作《中年打工族:為什麼努力工作,卻依然貧困?日本社會棄之不顧的失業潮世代》(2020年5月時報出版)以及飯島裕子著作《瀕窮女子—正在家庭、職場、社會窮忙女性》(2020年3月大塊文化出版)這兩本書,雖然都是用以描述當今日本社會的職場現象,但是,近年來,台灣的整體經濟環境也日本一樣,都是處在於薪資停滯不動的貧窮循環危機,換言之,日本社會面臨的難題可能也會是台灣社會未來的真實寫照,甚至於此刻的台灣已然是踏上相似的路途。

首先,《中年打工族》這本書的簡介寫到: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統計,過去十年來,全球青年失業率不斷上升,其中有3/4的青年從事非典型工作,日本更是早在九0年代末期,因為泡沫經濟崩壞,企業縮減人事成本,連續數年出現年輕人求職困難,而不得不暫時打工謀生,只是,原本暫時性質的打工,卻是無限延期,時至今日,這些失業潮世代的青年打工族,早已成了被日本社會所拋下之高達273萬人的「中年打工族」,只因為找不到一份穩定的正職工作,而被迫放棄戀愛、婚姻、生育、人際關係、房產,不斷失去一切的人生,看不見夢想和希望。

因此,身為同一世代的作者小林美希,從2003年起便開始關注這些的打工族,透過深入且不間斷的追蹤與報導,來讓世人看見這群生活在底層的人們,在低薪、過勞、不穩定、缺乏訓練機會的職場裡,遭遇絕望以及努力後的徒勞,女性乃甚至於還要去面對「懷孕歧視」的艱難處境;連帶地,書中對於中年打工族的採訪記述,不僅揭露日本社會階級的底層生活,也直指社會支持體系的各種失能。

至於,《瀕窮女子》這本書旨在探討日本現代社會中不斷在貧窮邊緣掙扎的女性,書中採訪日本16歲到47歲的47名女性,分別就家庭安全網、職場現況、結婚生子、政府政策等面向,以討論女性瀕臨貧窮的各項風險,NGO「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朱剛勇所寫的推薦序〈不是她們,是我們〉,從中可以窺見到日本瀕窮女子在台灣的即視感,原來,「窮忙」竟然是離我們這麼近。其中序文也提到:「…台北市目前無家者列冊人數近700人,男女比例為9:1,女性乍聽是相對少數落入無家谷底的一群人。然而,正在墜落的人們,遠遠超越了這數字。…」、「…社會的期待與壓力並非只降臨在女性身上。家父長制度同樣使許多生理男性,從小被賦予養家、傳宗接代,甚至要堅強、不可以展現脆弱等沈甸甸的期待。討論女性遭受的迫害時,常使人誤會這些迫害的對立面是男性。然而,在我們投入許多時間,一邊引出街頭女性長久被壓抑後的無聲,一邊也陪男性無家者整理他們的焦慮與受冒犯感。深深體會到:造成女性男性受傷害的,其實是同一個黑影,即是父權。…」

個人閱讀之後,在這兩本書裡,摘錄一些內容日本現象其實與台灣目前的情況很雷同,心有所感,例如:《中年打工族》「…只是都因為沒有專長而沒被錄取。非正式雇用的期間越長,找工作就越不利,這是中年打工族問題的根源所在。…」在台灣勞動市場,除了已有一年一約的約聘,另外,也出現了派遣和承攬,不再像年長一輩的工作者,在一個公司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因此,勞工的就業情況、福利制度與保障,問題層出不窮,往往正職工作找不到,礙於生活所需,勢必一定要工作,因此,即使是只能以兼職餬口溫飽度日,但也必須要持續打工。

近年來,大行其道的各種非典型雇用模式(Uber、foodpanda、兼任教師、外籍農漁工等等),以近兩年風行的美食外送平台為例,越來越多18歲至35歲青年選擇投入,這其中不乏中老世代身影,不僅是嚴重侵蝕了台灣社會的勞動條件,再加上遠低於日本「中年打工族」平均年薪300萬日圓的收入水準,這我們不禁要質疑,台灣是不是即將會更加艱困?蔡英文總統上屆政見的政策「派遣歸零」,結果是大量轉為承攬,派遣還有受到<勞動基準法>的保障,但是,承攬則是不受<勞動基準法>的約束,解僱、資遣、退休等都免費,彈性付薪,隨時解僱超方便,育嬰假也沒了。

台灣派遣專法拖了十年都沒能立法,2019年修<勞動基準法>才把派遣納入<勞動基準法>,政府安撫說台灣派遣遠少於日韓,因此,不需要專法保護,實際上,台灣有數十萬求職者失業,卻開放外籍移工、保障低薪營運,但是,對於移工的保障更是非常少,根據2019年主計處的統計,將近300萬勞工月領不到3萬元,移工的工作待遇之低,更是不在話下,重傷了台灣的國際形象,以目前主計總處調查發現,2019年5月統計從事派遣、打工族、臨時性等非典型工作人數達81.9萬人,占全體就業者7.13%,持續向上攀升,這代表至少有80萬個家庭努力工作是處於高風險處境,即使家有爸媽或其中之一,也因為過勞低薪沒空陪小孩,一、兩百萬個孩子孤獨無依就只能靠自己,每當發生社會事件時,網路討論起犯罪背後的失業、貧窮、負債、酗酒、賭癮、毒癮、入獄、家暴、離婚、單親、身體疾病、精神疾病、性侵、虐兒、未成年從娼、青少年黑幫犯罪等問題,紛紛呼籲擴編社工、精神醫療資源、建置社會安全網,這些雖是重要,但別忽略了上游的源頭,就是勞資權力失衡的經濟不平等,勞工一窮,社會就百病叢生,經濟政策所導致的貧富懸殊和傷害之深遠,已經是未來社會發展的重大隱憂。

日本少子化也越來越嚴重,台灣也是,這的確也與整體就業結構和經濟發展密切相關,《中年打工族》一書裡提到:「…原本女性隨著年齡增加會遇到『卵子老化』等難以懷孕的狀況,現在隨著晚婚、晚生而來的『不再生第二胎』也成了問題,但是,更嚴重的是由於工作不穩定等經濟要素導致『不生第二胎』。…對於人口減少的日本而言,這種傷害就像溫水煮青蛙般一點一滴地侵蝕著國家。…」這兩句讓人再想起課堂裡時事七字箴言「新手媽媽三十一」一詞,我國內政部官員指出,出生數減少的確已成為國家面臨的重大問題,過去,我國每年的出生數都高於死亡數,至少,還能夠維持人口自然增加率為正,然而,今年(2020年)一到四月的出生數卻是全面低於死亡數,很可能要迎來史上首次的年度人口負成長,這會是一項影響頗具的國安危機。

美國學者Diana Pearce在1978年提出「貧窮女性化」(feminization of poverty)一詞,指出女性在全球貧窮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遠高於男性,相較之下,更是容易陷入貧窮循環,然而,貧窮女性的身影多年來散落在諸多議題中,包括性產業、未婚生子、單親家庭、家庭暴力、失家兒少照顧與安置等,女性貧窮更是容易發生在失去身體自主權的女性身上,像是因體弱而無法應付工作、遭遇暴力、淪入性工作、非自願生子、被迫依附權勢等,肉體的苦痛及其連帶而來的尊嚴輕賤,經常都是女性在貧窮之下的首當其衝。總之,貧窮剝奪了身而為人的所有安全感,女性更是弱勢中的弱勢,超越差異、締結連結和相互理解以及尊嚴勞動(decent work),這是我們未來能做的努力,希望竭盡所能以編織堅韌的安全網,來守護與輔助這些弱勢之中的婦女。

對於近年來受限於高齡少子化、貧富差距增加、產業轉型瓶頸、全球疫情衝擊而略顯停滯的台灣經濟來說,《中年打工族》與《瀕窮女子》兩本書,除了讓我們反思台灣社會日益緊縮的勞動條件之外,也警示:對於各個階層勞工與弱勢婦女謀生的尊重和關懷,相關的權益保障絕對是不能被輕忽或漠視。
參考資料:
1、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料網站
2、2018/8【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站:行政院喊派遣兩年歸零 勞團:乍聽是德政,但其實是「殺了一個派遣工」
3、2017/4【報導者】網站:政府派遣人力下降背後⋯⋯問題真的改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