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新學年度的開始,台灣師範大學首開國內大學的先例,決定一舉廢除所謂的學生操行成績,對此,關於操行、打操行成績以迄於沒有了操行成績,是有它進一步深究的必要。

誠然,作為培養師資搖籃的台灣師範大學,願意扮演領頭羊的角色,藉由廢除操行成績一事,以反思操行之於學生全人關懷以及專業養成的論述意義,這一點是值得 給予正面肯定的,畢竟,為人師表者,除了教育知能外,在含蓋教導、引導與誘導而來之言教、身教,更足以突顯出來問題的癥結點就不在於操行成績的廢除,而是 「操行」的概念內含為何?至於,即使是必要衡鑑「操行」的良窳,那麼,誰來打操行?操行成績如何打?打了操行成績之後,又如何?連帶地,拔掉了操行成績的 機制設計,操行背後所糾結牽連的品德、品格、品行抑或是品味,又要如何進行所應該要有的首尾一貫?

持平來說,環視於大專校院的生態環境,學生個人「操行」的顯現,是有它擴及到課堂、寢室、社團、家庭與打工職場等等公、私領域的殊異表現,換句話說,架接 在行住坐臥而來的各種動見觀瞻,點明了即使要進行對於學生個人的操行考核,但是,包括師生、同儕、友伴、親朋以及同事等等的相關人士,多少會有干擾、牽 絆、拉扯以及共拌的相生關係,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乃是在於反省:究竟我們是怎麼看待這一群即將接棒的新生世代?特別是委以打寫操行成績的最終手段,那 麼,關乎到觀念澄清、情緒支持、專業輔導、職涯規劃乃甚至於心靈結構等等的配套措施,是否有它規劃建置以及穩健運作的通盤性考量?更具體地說,作為成年人 的大學生,在訴求品德教育、品性導正以及品行表率一事上,同樣的準則是否也需要比例原則地施行於其它的相關人士?

總之,「操行」作為一種導向的運作機制,要如何得以達到遷善與改過的多重功能,就此而言,現行對於學生的操行評比,要如何針對諸多學生之於常態分配狀況而 來的不同行為模態,以規劃出含蓋偏差行為之停損設置、秀異行為之獲利追求以及一般行為之循循善導等等不同形式的陪伴機制,遠的不說,在大學校園裡,逕至取 消了學生的操行成績,終究還是無法迴避師生之間所應該要有的關係互動,就此而言,之於「老師長輩」的專業知能、課室管理;之於「同學自身」的情緒管理、時 間運用以及之於「同儕環境」的友伴次文化抑或是社會性虐待環境,點明了學生操行的成績良窳或廢除考核,已然是一種代罪羔羊式的通過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