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調查顯示:去年(2012年)台灣地區有超過921萬名54歲以下的所得收入者,平均的年所得則是全面倒退了14年至16年,這其中 又以30至34歲以及40至44歲平均年所得倒退16年的情形最為嚴重,對此,關於工作貧窮中壯年化的議題現象,是有它進一步深究探討的必要。

事實上,這樣一份教人訝異的調查報告,並未計入通貨膨脹的因素,也就是說,倘若是將物價漲幅扣除的話,那麼,實質所得的倒退情況將會更顯得嚴重不堪,只 是,無論是名目抑或是實質所得,在回到經濟安全的收入所得維持一事上,那麼,調查資料背後所透露出來的結構性意含,這才是問題真意之所在:首先,除卻65 歲以上的所得收入持續成長之外,其餘各個年齡層的平均年所得均呈現出倒退現象,以此觀之,大勢之所趨的結構性限制,點明出來該項的工作貧窮中壯年化,實乃 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發展性後果,就此而言,要如何針對不同年齡層之於經濟不安全的危機事件,以思謀分層和分級的風險規避機制,畢竟,從未滿30歲、30歲至 未滿40歲、40歲至未滿50歲以及50歲上下等不同的年齡層,就其人力條件、關係網絡、社會資本、家計負擔乃甚至於職涯規劃等諸多面向,已然是一種多 樣、深邃且殊異的複合變項,就此而言,所得收入的大倒退,既是一種前因所造成的後果,同時,也會因為經濟不安全的緣由,以致於誘發出更為難以處理的棘手問 題。

連帶地,不同年齡層的所得大倒退一事,亦有其從個體層次的生命週期以進一步放大到集體層次的家庭歷程,藉此思考所得縮減之於各個年齡組成的構造影響,畢 竟,當前的中壯年齡層,就其時代背景所幻化出來的結構性意含,無論是就政治環境、經濟環境、人口環境、社會環境、教育環境,都存在著截然不同的變遷意義, 特別是架接著安身立命的謀生能力一事上,未滿30歲的新生世代,無論是能力培育、最後一哩抑或是競爭條件,就其教育所可能產生的改變效果和社會流動效能, 都有它充權賦能的使力空間?至於,相迎於立業與成家之人生使命的30歲至40多歲年齡層,無論是生養負擔或是生計負荷,點明出來捉襟見拙的經濟壓力,這使 得壓倒駱駝最後一根稻草的到來,預伏的是更大的社會成本?最後,經濟不安全是否會快速地催化與加惡所謂的中年危機,乃甚至於引爆出來整個社會的發展性危 機?

總之,關乎到非典型就業、薄利就業以及低薪就業等等的工作貧窮(working poor),即使不會觸及到社會救助法的『舊貧』,但是,相迎於『新貧』(new poor)、『近貧』(near poor)與『趨貧』(approaching poor),那麼,所得大倒退所造成的貧窮危機,就不單單只是限縮於勞動者個人,而是一種舖天蓋地而來的衝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