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昕暐(桃園市托嬰協會理事長)
王順民(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Competences」一詞,在中文可譯為知能,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的定義,則是將之進一步區分為態度(Attitude)、技能(Skills)、知識(Knowledge)等三大面向,並且透過行動(Action)來整合學習,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行為(Behavior)主要是會受到態度、技能和知識等三項因素所影響。

這其中所謂的「知識」,指的是在其學習的歷程當中,像是學校的教育養成所建構的認知及其可加以運用的專業知識,至於,學習歷程分別為:資料的收集→ 資訊的儲存→知識的學習→智慧的積累;其次,所謂的「技能」,所指的是與人相處的模式或做事的方法;最後的「態度」指的是對人或對事所持有的看法或價值觀,相對於外在行為的技能,態度便是一種內隱的認知或信念。

誠然,知能涵蓋的意義指的是便是從事工作時,個人所需要具備的知識、技能、態度、經驗、價值觀與理解力等行為特質,因此,態度決定高度,便是指外在的言行是建構於內在的認知基模,但是,態度同樣也是會受到周遭環境的人事物所影響的,對此,從人才培訓與任用的層面來看,可以因為學習意願高(態度)而透過專業訓練加強技術與知識而成為專業人才,反之,學習意願低落,便會事倍功半。

順此,經由專業培訓改變內心層面的態度、加強專業技能與增進專業知識,進而改變行為表現,從而提高工作績效與自我成就,換言之,扣緊態度、技能、知識這三個知能的面向來看,取其各自第一個英文字母所組合而成的『ASK』原則(『詢問』),也就是告訴我們,人力資源的培訓與任用所應關注的便是人才的態度、技能與知識。

冀此,將『ASK』原則施用於托育人員的培訓課程,那麼,「態度」決定著一個人的言行傾向,包括人格特質、工作熱情、職業道德以及組織認同等;至於,「技能」則是涵蓋教養經驗、職前實務操作訓練及實用性的在職訓練等;「知識」則是包括專業涵養、專業判斷、學歷素養、托育安全與危機處理等項目。

最後,攸關到托育人員知能的三面向及其相關表述內涵如下:

一、「技術面向」部份:這部分多集中在職前的實務操作實習以及實用性質的在職訓練見習,至於,職前的實務操作實習強調的是在工作場域中,對人和對事之實際情境的實際操作學習,而實用性質的在職訓練則是應該要有照顧對象別的分類,特別是實務年資的分級和進修次數的分階,是要有實用的課程安排。

二、「知識面向」部分:這部分是以課堂所學的理論以及現場實務,相互搭配為主,這是因為固然是要以學術理論為基準,但是,實務工作上所面對的乃是活生生的小孩與多變化的情境,這方面自然是需要有與時俱變的機靈,以及一種臨場的應變能力,而其背後所支撐的便是理論涵養的專業素養,對此,理論當與實務的相互結合,才能讓托育服務的專業品質施用於托嬰工作的實務場域裡。

三、「態度面向」部分:這部分要被彰顯的是托育人員乃是一種專業的照顧服務職類,所服務的對象更是毫無自我保護能力的嬰幼兒,因此,從業的托育人員的人格特質與道德標準,自然是要被放大檢視,對此,托育人員所必備的專業職能,必須要涵蓋具愛心、耐心的人格特質,除此之外,透過制度性的薪資保障與職工福利,更可以讓托育人員對於嬰幼兒照顧的這份工作,因為敬業的態度以及專業的知識而能夠安於本業。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