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起司理論(Swiss Cheese Theory)
瑞士起司理論又名乳酪效應,這是災難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重要理論,由英國Dr.Reason於1990年提出來的,是指起司在發酵過程當中,很自然的會產生小孔洞,如果把許多片起司重疊在一起,正常情況下,每片起司的空洞位置不同,相互遮掩,光線透不過,但是,在很極小的機會下,每片的孔洞剛好連成一直線,就讓光線直透過去,因此,Dr.Reason將每一片起司當成不同階層對於歷程控管的手段,但是,即使是有再縝密的預防措施、控管機制與人員,皆有可能發生運作失靈的情況,而將可能產生的運作失靈,比喻成起司中的孔洞,當潛藏的危險因子穿過每層把關的控管機制、人員時,就代表事故的發生,換言之,只要當時任何一個環節做對,孔洞被遮蓋了,事故就不會發生。
對此,起司理論主要強調組織及單位文化上整體事故預防的能力,並且以系統化的管理方式,來消除組織及文化中潛存的危險因子,來達到降低風險係數的目標。誠如,2018年10月21日所發生的臺鐵普悠瑪翻覆事故,調查小組依據國際間重大運輸事故調查分析常用的起司理論說明,若是組織、設備、程序、人員、環境各代表一片起司,問題或異常代表起司中的孔洞,則普悠瑪列車翻覆事故之所以發生,正是人員操作、作業程序、機械設備及組織管理等各片起司都有漏洞,「只要當時任一環節能有效處置,事故就不會發生」。對此,能看到這種步步錯,且是一步錯到底,到最後引發不可收拾的後果,實際上,只要有任何一刻阻擋事件的穿透,悲劇發生的機率就降低了。
延伸性思考:危險因子、風險係數、危機處理、科層組織
資料來源:顏文男(2018)。飛安事故與座艙干擾因素之探討--以國籍旋翼機為例。萬能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本則小百科係由林淑女整理)